在股市獲利的關鍵要素是什麼,金融專業訓練?夠深的口袋?豐富的研究資源?若答案是這些,那麼散戶的績效永遠不會超過法人,又何必傷神買股呢?直接買基金就好,但現實卻非如此,不少法人的績效不僅低落,甚至操作進出毫無章法,比散戶還不如。
為什麼受過金融專業訓練的法人,在實戰中卻無法保證能有更好的獲利呢?原因出在操作習慣與紀律,不管是散戶或法人,都難逃人性的影響,而能在股市賺錢的方法,通常違逆人性。譬如說,我們自己或身邊的股友,很喜歡小賺就跑,因為人性喜歡獲利的感覺,股票賣在賺錢的時候,總是容易出手又心情愉快,但往往累積多次小賺,卻不敵一次大賠。如果要改善上述的投資模式以提升績效,那麼看對行情的機率必須更高,這件事卻通常難以達成,本期〈封面故事〉報導,根據一項追蹤7年的研究,基金經理人看對個股的比率僅49%,簡言之,勝率跟丟銅板差不多,若要藉著高交易勝率來改善績效,我不敢說不可能,但難度極高。另一種方法,則是讓自己從小賺大賠的模式,轉變為大賺小賠,也就是看對的股票,要抱長一點、讓它盡量多賺;看錯的股票則要少賠一點、停損更果斷。說起來容易,如何做到,這就牽涉到人的慣性行為,一定要先把「戒除壞習慣」、「養成好習慣」時時刻刻放在心上,才可能做到,而本期的報導,也提供了由失敗到成功的實際案例,期盼有助於讀者學習。最後要向讀者報告,〈權證研究所〉專欄本期暫停乙次,造成不便之處,望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