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堂課》學習信任
適度給予金錢自主機會
在與媽媽生活過程中,吳若權也發現到,老人家對金錢有很大的不安全感,怕自己錢不夠用,也怕拖累到孩子沒錢用。但他會用以下2種方式安撫媽媽:
1.讓長輩知道,你對他們的付出,是在自己能力可負擔的範圍內,並不會造成自己生活困頓,長輩才會比較放心。
吳若權舉例,他有時會帶媽媽去喝咖啡,但她都捨不得花錢,如果拒絕不了吳若權,她就會說:「那我和印尼小姐(外籍看護)一人喝一半就好。」剛開始吳若權不理解她的行為,忍不住會叨念媽媽:「人家都認識你兒子,這樣很丟臉好不好?」
不過,當吳若權想通了媽媽的想法後,就改口對她說:「我們人生就只剩最後這段時間,不過是一杯咖啡的錢,我們家絕對負擔得起,妳應該要享受!」自此之後,每當她和吳若權一起到咖啡廳時,她就會主動對服務人員說:「我要一杯熱拿鐵!」
2.讓長輩有自由運用錢的機會。以前,吳若權會一手打理財務,不讓媽媽管理任何錢財。但有一天和媽媽出門時,吳若權忘了帶錢包,媽媽竟然從口袋拿出私房錢,還用手帕小心地包著。後來有一次,媽媽上廁所時搞丟了錢,不敢讓吳若權知道,他才想到,媽媽要隨身攜帶一些現金,才會有安全感。
「我覺得這就是過去台灣社會的現實,因為他們走過經濟困頓的時代,每一個靈魂對金錢都有不安全感。」現在,雖然平常還是由他掌管財務,但他若去演講、上課,領了演講費,就會給媽媽1,000∼2,000元當零用錢。
至於如何教長輩管理財務呢?吳若權的做法是,他給媽媽一個能上鎖的保險箱,並教她「面額1,000元以上的鈔票就存在保險箱裡面,面額1,000元以下的鈔票可以帶著,掉了沒關係、不用太在意」。
當保險箱裡的鈔票存到1萬元以上,吳若權就會幫她拿去存在她的銀行帳戶,並且給她看存摺。「這是我鑽研很久得來的方式,讓媽媽有安全感之餘,也要教長輩管理好金錢。」吳若權說。
第4堂課》面對生死
為年老與死亡預做準備
在記者前往採訪的那個禮拜,剛好是吳若權父親去世15週年忌日。父親的驟逝,是吳若權第一次面對「死亡」,他才真正體會到,不管是任何人,當面臨到死亡時,都會有恐懼,而那種恐懼是來自於「未知」。而要克服這種恐懼,最好的做法,就是當親人還在世時,就一起預做好心理準備。
所以,吳若權會找機會與母親談「死亡」,「她對我講過,她很怕死,我外婆只活到83歲,而我媽媽現在已經81歲,她就會常問我:『我是不是差不多了?』」吳若權因篤信佛法,就帶著她透過信仰和修行,或一起抄寫心經、念心經,希望能給予她心靈上的安慰。
對於死亡,除了心理上的面對,還有遺書、財產等後事的交代。他會先跟媽媽說明自己的規畫,好引導媽媽也能說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