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可能會覺得甲、乙兩家公司都不錯,值得投資,但進一步觀察營業費用,可發現甲公司需要多花20元才能販售出該項物品,但乙、丙兩家公司都只要再多花10元就能完成整個銷售流程,此時,甲公司的營業利益率是10%、乙為20%、丙為10%。
由此就能看出,甲公司擅長控制成本,但對於其他費用的控制能力較不佳,丙公司則相反,在控制費用的能力上較優異,但成本較高,而乙公司在成本和費用上的控制最為得宜,如果要投資,當然是選擇乙公司。
不過要特別留心,像上述甲、丙兩家公司,營業利益率都是10%,但毛利率卻不同,除了可能真的是因為成本或費用控制得宜外,也有可能是因為直接成本、間接成本的認定方式不同,針對同樣項目的開銷,甲公司可能認定為間接成本,列在營業費用當中,丙公司卻可能列在營業成本當中。只要會計人員主張這項支出非屬生產商品直接相關的花費,就能列入間接成本,使企業有一些「作帳」的模糊空間。
觀察毛利率、營業利益率
避免企業做假帳
有些公司為了維持高毛利率,在毛利下滑時,就將部分支出列在營業費用底下,少一點營業成本,就能維持毛利率在一定的水準(詳見圖4)。
反過來說,如果不想讓下游廠商覺得公司賺飽飽,就分配多一點支出在營業成本,少一點在營業費用,就能拉低毛利。
所以,如果發現一家公司的毛利率提升,千萬不要見獵心喜地買進,最好同時觀察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確認公司沒有對綜合損益表上下其手。
如果是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同時下滑,表示公司獲利能力正在走下坡,若不是因為景氣週期性因素所致,且情勢維持數季不變,股價勢必會受到牽連而下跌。若是一家經營穩定的公司,通常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的起伏走勢會相當一致,且差距多在固定範圍,意味著營業費用相當穩定。若進一步有成長動能,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會同時呈緩步向上趨勢。
來看看股王大立光(3008)的情況,近5年來,毛利率從2012年第1季的38.52%,成長到2 0 1 6 年第4 季的70.72%,共增加了32.2個百分點;同期間,營業利益率從30.5%成長至60.9%,增加了30.4個百分點,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在這5年間都同步上升,且兩者的走勢一直十分貼近,營業費用的比率控制在最低為6.14%、最高為9.82%的區間內,相差最多不超過3.68個百分點。
而大立光的股價,2012年1月每股大約在600元,到了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時,收盤為每股3,790元,股價是2012年年初的6倍之多,可由此看出,一家具有成長性的公司,受到投資人青睞,股價就能步步高升!(本文摘自第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