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投信只要刊登ETF或基金的廣告,都會被金管會要求列出「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之警語,其實這句話也一併適用所有金融資產。然而大部分投資者都是看到哪個標的績效好,就往哪投資。金管會的警語雖然正確,但過去的績效是很重要的投資依據,只是不能只看一次的績效,且要正確解讀才行。
用打靶的例子說明會更清楚。每位射擊選手雖然都瞄準靶心,但彈著點都不一樣。若要量化射擊手的準度,只要量測每一發偏離靶心的距離,加總起來除上射擊的發數,就是平均偏移的程度。平均偏移程度愈小,就代表愈準確。如果射擊次數只有一次,就沒辦法透過射擊結果判斷好壞。但若有大量射擊結果,除了可以判斷槍手準度之外,還可以推估下次射擊彈著點可能的範圍。
投資也是一樣。如果只看到過去一年投資報酬率30%,是無法就此認定這項資產品質好壞,也無法保證未來每年都會有這麼好的表現。但如果用好幾年的績效,就可以量化平均報酬率及偏離平均報酬率的程度,藉以判斷金融資產的好壞,進而估算未來一年的報酬率可能出現的落點範圍。平均報酬率就好似射擊的靶心,每一年的報酬率就像彈著點,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例如元大台灣50(0050)這檔ETF,2020年3月12日收盤價為82.15元,到了2021年3月12日的收盤價為135.25元,一年的期間報酬率高達64.6%。這樣的績效,持有者當然很高興,但這一年的表現並無法保證是常態,有可能只是較幸運的一年。比較好的方式是將過去10年的年報酬率全部列出來,求出平均報酬率及偏離平均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