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以來,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的速度加劇,而氣候變遷的問題也持續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如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朝向綠能、綠電的環保政策,已經是各國政府的共識。可是,有關「碳達峰」、「碳中和」、「碳權」、「碳關稅」等議題,今年以來持續被討論,主要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任當天,就立即簽署行政命令,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詳見名詞解釋),共同對抗全球暖化。
名詞解釋_巴黎協定
《巴黎協定》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於2015年12月12日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並且以在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上升幅度不超過攝氏2度為目標,期望能共同阻止全球暖化。美國曾於川普執政時退出《巴黎協定》,不過,拜登上任後就下令重返。
如今全球約有130個國家宣布,將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可見零碳排已經成為國際減緩氣候變遷的共同目標,更成為新的經濟學。在討論零碳趨勢所創造的新經濟之前,筆者先來帶讀者們一一了解上述的名詞。
中國、美國與歐盟為碳排放的前3大區域
所謂的「碳達峰」就是,碳排放量達到最高峰後出現拐點(Inflection Point);「碳中和」也稱淨零碳排,簡單來說,就是透過低碳能源、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朝向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抵消自身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碳排」。
「碳權」就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額度,只要超過國家政策所規定的額度就要繳交罰款;相反地,只要低於規定的額度就可以把額度拿去轉賣給「會超過額度」的公司,讓那些會超過碳排放額度的公司不至於受罰,如此一來,未來將進入減碳有價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