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不同時期可承受的風險程度都不一樣,所以風險性資產當然也要跟著調整。傳統都是以不同的股債比來區分—年紀愈輕,股票ETF的比重就高一些;年紀愈大,債券ETF比重多一些。然而投資學上有一個經典理論,不論在人生任何階段以及任何需求,所持有的最佳風險性資產都應該一樣,就是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最高的資產,唯一不同的是投入金額占總資產比率,剩餘的資金就放定存。
投資鐵律「高報酬高風險」,也就是說,報酬需要用風險來交換。然而報酬與風險若沒有量化,就無法評估風險有多大。報酬是以平均報酬率表示,而風險又可以用偏離平均值的程度,也就是統計上常用的標準差為代表。夏普比率的意義是每承擔一份的風險,可以獲得多少超額報酬,就是俗稱的性價比。公式如下:
夏普比率=(平均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標準差
對一般散戶來說,無風險報酬率可用定存的年利率取代,所以平均報酬率扣除定存利率後,才是承擔風險後的報酬,再除上標準差(風險),才是夏普比率。想對夏普比率有更進一步理解,可參考《Smart智富》月刊264期〈如何建構高夏普值的資產組合?〉。
例如元大台灣50(0050)這檔股票型ETF(表1的A資產),近3年來的平均年報酬率為23.4%、標準差18.9%、夏普比率1.196。而元大美債20年(00679B)這檔美國20年期公債ETF(表1的B資產),平均報酬率只有5.4%,標準差卻高達15%,夏普比率僅有0.309,顯然選擇0050是較明智的,因為夏普比率較00679B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