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很美好,但成長需要資金活水的灌溉。過去2年,在全球央行貨幣大放水的政策下,市場資金充沛,帶動成長股一波凶猛漲勢,尤以不受疫情影響的科技股為主。但低廉資金吃到飽的盛宴,在高通膨壓力下已無法持續,這也導致資金挪移的步調,從悄悄潛進,轉為加速、加大移轉腳步。結果很明顯,開年以來,只要市場稍有消息面的風吹草動,譬如美國1月通膨再創高點,或是俄烏戰爭危機等等,馬上會牽動全球股市大波動。
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從去年12月底的高點,到1月底的最低點,修正幅度高達16%,一些重量級科技公司,譬如線上影音串流龍頭Netflix、臉書母公司Meta,以及電商平台服務供應商Shopify等,在揭露成長展望可能放緩後,單日跌幅都動輒20%以上,這些都不是小型股,而是重量級的成長型公司,反映出市場資金在趨向緊縮的環境下,對於成長的要求更高,一旦達不到,估值便會大幅下修。那麼,這些資金會流竄去哪裡?比較有可能的去向是流往低基期、但成長相對穩健的公司,這也是本期〈封面故事〉的主軸。跟著這一主軸,投資人可以盤點你手上的投資部位,現階段,不要再過度樂觀,寧可穩一點、慢一點,先做好財富的防禦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