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除了房價愈來愈高,樓層也愈蓋愈高,從內政部統計的數據來看,興建超過21層樓以上的建物樓地板面積占各年度比重,從1990年代中期的2%、3%,一路增加到10%以上(詳見圖1)。這樣的變化,反映了台灣房市的演進——從平房到公寓、到華廈、再到大樓,也意味著購屋者可以選擇的樓層愈來愈多,而即便是同一棟大樓,每一個樓層、每一個面向的價格都不一樣,到底該怎麼選?
大樓跟公寓的定價邏輯不太一樣,協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元昱表示,實務上,建商針對同一棟大樓、同一個面向的定價,通常都是樓層愈高、單價愈高,主要的原因在於視野景觀愈好,常見每往上一個樓層,建商定的單價就會增加1%至2%不等,直到單價接近區域房價的天花板,就會斟酌趨緩加價的幅度。
公寓的價格,則不是愈高就愈貴,樂屋網調研中心經理洪安怡指出,因為公寓需要攀爬樓梯上下樓,所以樓層愈高、可及性愈低,單價也愈低。以新北市近2年公寓的成交價來看,1樓往往因為有前庭、後院,甚至路邊可以停車等優勢,使用彈性大,所以單價大幅高出2樓以上的戶別(詳見圖2);接著2樓至5樓的單價則依序遞減,2樓、3樓價差不大,但4樓、5樓就明顯降低。
購買時,單價愈高的樓層,住起來愈舒適嗎?當然不是!每一個樓層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以下將針對低、中、高樓層分別剖析:
低樓層》
鄰近馬路與人行道
易受外部環境影響
不論大樓或公寓,洪安怡表示,低樓層都要注意6大問題:
1.隱私性問題:因為視角關係,1樓、2樓幾乎都可清楚目視,尤其是公寓1樓,若直接臨路,「連你在看哪一台電視節目,路人都清清楚楚」。
2.灰塵及垃圾問題:低樓層因為臨路關係,灰塵較多,此外,如果有前庭、後院或是有露台,就要留意樓上掉落的垃圾或雜物。
3.噪音問題:路上行人嬉笑、車子喇叭聲等等,低樓層受影響的程度最高。
4.安全性問題:竊賊容易攀爬進入室內,所以最好可以安裝警報器或監視器等。
5.蚊蟲問題:除了1樓可能鄰近水溝蓋,其他低樓層常常會聽到銷售人員說:「這是『樹梢層』,看出去都是綠油油的樹葉,景色不錯!」但銷售人員沒有說的是,樹梢層蚊蟲特別多,鳥叫聲也格外清晰。
6.排水問題:陽台排水孔或是馬桶冒泡泡、滲出髒水,這些都是排水問題。內政部公寓大廈諮詢種子教師、同時也是真禾機電總經理徐源德分析,排水系統的公共管線若排水不通暢,當高樓層往下排水,原先的管線如果阻塞無法發揮作用,水就會從另一個最低點、壓力最小的地方排出。因為管線相連的關係,這個替代出水口往往是低樓層住家的排水孔或馬桶,因此會導致上述的情形發生。
如果1樓是住宅,那就容易從1樓排出;如果是店面,因為店面通常會設計單獨排水,水就會從2樓找出路;甚至1樓至3樓若把容易回流的排水口都堵住,4樓也將無法避免髒水回流的問題。
另外,陳元昱補充,4樓因為諧音像「死」,東方文化中認為是不吉利的數字,就像有人覺得窗外見到墳墓不吉利一樣,這都好比是心理上的嫌惡設施,但既然有明顯的抗性,購屋者就要考慮轉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