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對人類文明和經濟的發展來說,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只不過滿足民生使用的淡水在全球面臨分布不均的問題;許多國家面臨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而有些國家卻面臨水資源過剩的情況。如今有愈來愈多的組織意識到,若不採取積極行動,水資源分配不均恐使得社會和經濟付出極大的代價,導致優化供水的迫切性日增,也因此創造龐大的投資機會。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1900年∼2010年間,人類對民生所需的淡水用量增加了7.3倍。顯而易見的是,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資源將承受愈來愈大的壓力,進而可能反過來衝擊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都市化與工業化
加劇水資源供需失衡
根據專研於水資源與未來解決方案的科學家們估計,從2010年到2050年,人類對用水的需求將增加20%∼33%;其中人口增長是促使水資源需求大增的重要原因,但根據水資源需求增加的方式和發生地點不同,也會造成這些資源管理與分配不均的情況。
雖然都市化為GDP增長提供重要推力,但同時也帶動用水需求大增。另外,新興市場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工業化的持續增長,也給全球水資源分配帶來沉重壓力。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都市化和人口增長的趨勢,正加劇水資源供需失衡的問題;另外,氣候變遷和全球變暖的威脅,也深化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
儘管全球的水循環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我們地球提供堪稱豐富的水源,但是淡水供應在全世界卻不平衡,有許多地區仍是缺乏民生用水。若將全球對水的需求和供應來源進行比較,可以看出稀缺性是一個真正的威脅。例如,中國和印度的水不平衡是巨大的,儘管這兩個國家都屬於國內可再生水資源總量最大的前10名(詳見圖1)。
若再更深一層來看,即使在一個國家內,都可能出現供水失衡的情況。就以中國為例,大部分的淡水資源可說都集中在南方省分,這便為人口眾多的北方省分帶來挑戰,以及像工業園區、農業發展或能源產業等,這些都會耗費大量的水資源。
在1950年, 世界上只有29%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2008年,城市居民人口數已超過農村人口。聯合國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預期到2050年,全球有將近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詳見圖2),預料這將加速對水資源的消耗。
過去這3年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型態;出門在外,人們需要保持社交距離,而城市封鎖的消息時有耳聞。在這後疫情時代,多數人已習慣在家工作。在這種新常態的情況下,都市化是否仍會是對水資源需求重要的驅動因素?
其實根據我們的調查發現,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前,對成熟國家的人們來說,城市生活其實已變成是種選擇,而非必需的。有很多人可能更樂於生活在郊區,而非城市。但即使生活在郊區,人們對生活水準的要求並不會妥協;但在新興市場,在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之間,在不斷變化與尋求平衡的過程中,仍會迫使新興市場持續朝都市化邁進。
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除了持續朝都市化發展外,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同時也高度依賴水資源來促進國內GDP的增長,例如農業經濟占GDP比重較高的國家,都曾面臨水資源短缺的衝擊。但隨著人口增長、工業化和生活水準與西方世界生活水準差距逐漸拉近,更導致用水需求飆升。再加上眾多氣候變化對水和經濟影響的研究更證明了,未來水資源短缺的情況可能會更趨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