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在2016年1月29日利率決議上,委員們以5比4的票數,開啟了日本負利率時代,由於油價的下跌與安倍經濟學影響漸弱,2016年日本GDP成長率降至0.8%,困擾日本超過20年的通縮魔咒,不但遲遲未解決,反而距離2%的通膨目標愈來愈遠。
2020年疫情爆發後,全球供應鏈出現問題,加上油價反彈,全球央行都倍感頭痛的通膨問題,反而讓日本的通縮與負利率政策,埋下轉變種子。從圖1可看到,2020年12月時,日本核心通膨率開始有收斂向上的跡象,而日本核心通膨率則從2021年10月(數據歸屬9月)後穩定於正值之上,似乎有望擺脫長期核心通膨率低於2%的魔咒。
綜觀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近8年以來,日本通縮狀況改善有限,且日圓的貶值為機構投資人帶來套利空間,雖然日圓貶值對出口為主的日本帶來正向影響,但日圓購買力的下降與經濟問題,令日本內需消費難以重啟。台北富邦銀行副總經理蔡玉惠認為,日本近年隨著能源價格上漲、貨幣貶值、通膨壓力上揚,削弱實質薪資,導致實質現金收入為負,未來貨幣政策的重點將在於提高名目利率,令薪資正成長。
當前日本家庭現金與存款高達54.2%,投入股市部分僅11%,遠低於美國的40%與歐洲的20%。從圖2可看到,不考量通膨的狀況下,日本月薪年增率為1.5%,但若將通膨與其他因素加入考量,每月實質薪資年增率為-2.3%,連19個月下降(數據截至10月),與此同時,日本實質利率為負值,但近年日本核心通膨率開始由負轉正,雙重因素影響下,令國內消費需求進一步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