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號的《Smart智富》專欄〈升息近尾聲+經濟增長 非投等債長線潛力佳〉分析了債券出現長期的投資價值,其中又以非投資等級債券的投資價值最高。從圖1顯示,雖然同樣呈現大多頭走勢,不過相比投資等級公司債,非投資等級債券的回報顯著較高。當時的看法驗證無誤。
展望未來,隨著聯準會結束升息循環,準備啟動降息,搭配美國經濟順利著陸,筆者認為,未來有興趣投資債市的投資人,仍要把握「宜短不宜長」以及「低評等優於高評等」2個原則來布局為宜。
要探討債券價格是否合理,須把時間拉到極長線的框架來看,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截至截稿(12月19日)為止,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跌破4%大關,來到僅3.926%的水平。相較於2023年曾創下逾5%的高點,跌幅相當大,這主要受益於通膨降溫及連動的聯準會結束升息轉向降息所致。
美債短線漲幅
幾乎已反映長線價值
不過,參考歷史經驗,影響長債殖利率最大的總經3個因子:通膨、短率水平及經濟增長,都暗示其實短線上美債的漲幅可能已經逼近長線的潛在價值反映。
因子1》經濟增長
從圖2可看到,10年債從80年代中期逐步擺脫惡性通膨的超級大空頭行情後,轉向長線走多,其殖利率水平數十年來大致貼合美國名目GDP年增率(實質增長+通膨)。這個趨勢直到2009年金融海嘯後才逐漸脫鉤,變成10年債殖利率穩定低於名目GDP增長,改變此趨勢的主因當然和多輪QE人為長期壓低長債殖利率有關。而如今此一因素已去除(聯準會持續縮表),那麼10年債的殖利率水平應會逐步回到貼近名目GDP增長的水位。展望2024年,通膨可望降至2%~2.5%,而實質經濟增長在成長期的深化下仍可望維持2%左右,亦即2024年名目GDP增長極難低於4%以下,對照當前已降至4%以下的長債殖利率水平,未來可能的上漲空間已極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