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表現令投資人感到失望,光是蘋果(Apple)、輝達(NVIDIA)與微軟(Microsoft)這3家美國公司的最新市值總和,就已超過晨星新興市場指數的整體市值規模,這也造成那些投資在新興市場的共同基金與ETF,面臨資金持續流出的困境。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最近幾個月似乎已經開始有所轉變,包括近期的中國及先前的印度等市場優異的股市表現,都正在重新吸引投資人的目光。由晨星(Morningstar)在2025年初發表的投資機構意見調查也顯示,大部分受訪的投資機構都預期,新興市場在未來10年到15年的漲幅可望優於美國股市,但這樣的樂觀市況是否會是另一次的曇花一現?
回顧過去15年,隨著市場資金集中追逐一批高獲利、高成長以及擁有先進技術的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加上強勢美元、大宗商品價格滑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多項因素影響下,新興市場的表現持續落後美國股市。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到2024年這段期間,晨星新興市場指數的累計漲幅僅達到83%,同時間晨星美國市場指數卻足足大漲了6倍之多,而這也導致這2個市場的估值出現巨大落差(詳見圖1)。截至2024年底為止,晨星新興市場指數的近12個月本益比約為14倍左右,遠低於美國股市高達26.4倍的水準。
巴西、中國、韓國
未來10年最被看好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巨大的估值落差也為新興市場帶來重返榮耀的機會。從歷史數據來看,晨星新興市場指數與美國股市曾在2010年有著相同的估值水準,前者的估值甚至一度在2007年比後者還略高一籌。
在晨星發表的2025年展望報告中,被看好未來10年具有最佳報酬潛力的3個市場便是巴西、中國與韓國。分析師認為,對於那些能夠承受短期波動的長線投資者而言,當面臨到市場處於不確定的時期,反而能夠成為很好的買進時機。
除了具備估值的優勢外,持有新興市場股票也能夠在其他方面對投資人的資產組合作出貢獻。根據晨星的2024年度投資組合多元化觀察報告,新興市場股票與美國股市之間的相關性並不高,特別是在2000年以後,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實際上處於持續下降的趨勢。該份報告指出,相較於已開發市場,這是因為像是能源、基本原物料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主要發展產業在美國經濟的重要性已經大幅降低。
另外,在新興市場指數中占有大約30%權重的中國,其經濟發展週期也與美國大不相同,且新興市場較已開發市場更容易受到國家和地區特定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像是政局不穩、戰爭與貨幣貶值等事件,通常都與美國無關,以上種種皆表明,新興市場與美國股市之間的低相關性,應該不會只是一種短暫的現象。
談到新興市場,中國必然是個不能忽略的國家。最近這2、3年,中國並不是個受歡迎的市場,在晨星分類中,投資中國地區的美國共同基金與ETF,已經連續第3年資金淨流出,基金經理人也持續將管理的資產由中國移往印度或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一黨專政下的專制風險、疫情結束後令人失望的經濟復甦步調、房地產市場困境、可能入侵台灣的威脅、人口老化問題,以及與美國之間可能發生的貿易戰爭等,這些都是讓投資人對中國市場卻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