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高風險一定能帶來高報酬嗎?當心風險可能和想像的差很大!5分鐘讀懂風險背後隱藏的投資迷思

撰文者:理財阿蒙 更新時間:2022-01-19 瀏覽數:13,168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在全球大受歡迎的西班牙影集《紙房子》裡,阿蒙最喜歡的角色是足智多謀、總是能在看似贏面全無的困境中幫助團隊化險為夷的「教授」。


教授在劇中曾經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這個世界上,主宰一切的是『平衡』,所以有些東西你註定會得到,也有些東西你註定會失去。當你以為自己沒有什麼會失去的時候,你就變得過度自信了」。

一個人變得過度自信的後果是什麼呢?根據教授的說法是:接下來,就會有人「告訴」你,原來你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失去的,而且是在一個比較殘酷的情境下。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代價,有些事情的代價比較顯而易見,比方說我們為了購買商品所支付的金錢、為了賺取薪資所付出的時間;但有些事情的代價卻是比較隱晦、時常被人忽略的,我們在投資時所承擔的風險,其實就屬於這一種。

「風險」這兩個字,大家一定都常常聽到,但我們是否真的了解其中的涵義呢?有人可能會把「風險」理解成「危險」,有危險的事情要盡量避免,所以有風險的事情當然也要避免;也有的人把「風險」解釋為「波動性」,所以波動愈大的投資標的,風險就愈高,比方評估投資績效時常用的「夏普指數」,就是用報酬率在一定期間內的標準差(波動性)來衡量風險。然而,這兩種認知其實都不盡理想,也容易成為誤導我們的投資決策的偏見。

在《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書中,霍華馬克斯給風險下了一個很好的定義——他認為所謂的「風險」,應該解釋為「未來」報酬率的不確定性。                                                  

大家一定都聽有過「高風險、高報酬」這句話,但是就像下面這張圖片一樣,許多人都以為,只要我們夠「勇敢」地去投資「高風險」的商品,就會獲得比較高的報酬:


然而,在現實中的風險和報酬,卻可能是呈現如下圖的關係:


風險愈高,代表著最後能夠獲得的投資報酬也愈不確定,比方一個預估報酬率10%的高收益商品,最後可能讓你賺20%,但也有可能為你帶來-20%的投資虧損。

所謂的「高風險、高報酬」這件事,不應該被理解成「高風險一定帶來高報酬」,而是「因為最後的報酬率不確定性更高,甚至包括變成虧損可能,因此這個商品為了吸引投資人,就必須提供更高的期望報酬率」

只是,對於投資人來說,這個「期望報酬率」卻是沒有保證的,縱使沒有人會在看壞一個標的的時候進場,但是結果卻不一定永遠盡如人意。

因此,在進場之前,除了考慮可能的報酬率之外,我們同時也要衡量風險發生的機率和幅度,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和心理狀態是否能夠承擔,並且事先擬定好風險事件發生後的應對之道,比方緊急預備金、如何停損、如何加碼等...提前對可能的損失做好準備、不過度自信,也就不會在最艱困的情境中,才難堪地發現自己原來有很多可以失去的。

風險是投資賺錢的必要之惡,我們無法全數迴避,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正視它,然後更聰明的去應對它。如果我們誤把「風險」當作「危險」,想要將它完全排除在外,我們最終只會得到像定存、儲蓄險這種連通膨都無法擊敗的無風險報酬,而金錢購買力的下跌,就是我們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應過度仰賴歷史數據來衡量風險,最好的例子就是2000年高科技泡沫,如果我們在崩盤之前回顧過去,前5年S&P 500指數的報酬率,年年都穩定地超過20%,但在市場價格完全悖離合理估值的情況下,股市的風險反而是前所未有的高;而從崩盤之後的復甦期來看(如2009年、2020年),前段時間的波動性可能高得嚇人,但股市下跌釋放風險後,安全邊際增加,反而承諾了未來數年更高的報酬。

正如同霍華馬克斯在書中所說,真正投資的風險是很難用指標量化的,但有經驗的投資人,仍然可以從「價值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和「價格與價值的關係」看出些端倪,在投資路上多學習、多做功課,絕對是有利而無弊。

讓我們效法《紙房子》中的教授,在面對風險時,「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就能化危機為轉機,繼續朝著自己的投資目標向前邁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理財阿蒙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手上持有價差超過40%的金融股,該賣掉賺價差還是繼續存股領息?艾蜜莉:價差很誘人,但得先思考這2點
財富效應發威!疫情以來,美國財富排名最後5成民眾資產增30%
高房價壓不下、政府積極力斬炒房金流!金管會還留有「這招」殺手鐧遏止炒作

像一粒野橄欖一樣不小心在海邊迷路的銀行員,興趣是探究接觸到的一切知識。從最主動到最被動的投資方式都曾做過,現在覺得簡單最好。希望陪伴大家一起成為優雅從容的被動投資人,好好享受人生!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