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定期定額和單筆投資哪個好?達人揭關鍵:若沒注意「這點」,當心落入報酬的數字陷阱

撰文者: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更新時間:2022-08-18 瀏覽數:5,390


下圖是一個特定時段的元大台灣50(0050)股價表現,我們若在2007年10月1日單筆買進,收盤價是每股70.2元,在經歷過整段金融海嘯之後,持續持有到2014年10月1日的股價是每股65.3元,歷時7年,股價帳面上虧損了4.9元,虧損7%。


圖一、元大台灣50股價表現圖


圖片來源: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但元大台灣50是有配股息的,如果看還原股價,2007年10月1日的買進還原價是每股46元,持有到2014年10月1日的還原股價是每股51元,帳上獲利5元,總報酬率11.15%,7年的年化報酬率是1.52%,比那個時候的定存利率還要低,2007年10月的1年期定存利率是2.575%,2008年年底降息,之後定存利率剩不到1%。

如果將本金放在銀行1年期定存,期滿後本金與利息自動續約再滾入1年期定存,以歷史定存固定利率來計算,2007年10月存入100萬元,到2014年10月到期後會累積到113元,報酬率13%,換算年化報酬率1.76%,同時段報酬率比0050高。

如果光做這樣特定區間的比較,會得到單筆買進並持有0050的報酬,碰到像金融海嘯這樣的崩跌,有可能會讓投資人長時間持有的股票得到比定存還要低的報酬率。

圖二、ETF定期定額報酬試算結果

圖片來源:MoneyDJ

第二張圖我用MoneyDJ的網頁功能計算,同樣的時間區間,改成每個月買進1萬元,定期定額持續買到2014年10月1日,總投入金額是85萬元,現金股利9萬1,437元,資產終值是116萬2,000元左右,總損益30萬9,000元,總報酬率36.23%,年化報酬率是4.51%。

同樣的投資區間,用定期定額的方式買進,投入的金額比較少,最終獲利比同時段單筆買進與銀行定存還要高,但這表示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會比較好嗎?

定期定額、單筆買進的差異在於如何取值的時間問題
當然不是,這只是取值的時間點問題,我刻意取在單筆投入後就碰上50%的大跌段,結算時間點刻意挑在元大台灣50股價回到接近買進成本價的時間點。對於單筆投入就馬上碰到大跌的情況,受傷最重,若沒有繼續在低檔加碼資金,後續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漲回原點。

定期定額一開始只買進1萬元,在下跌50%的過程中,每個月持續都還在買進相同金額,對於定期定額來說,這種情況是最有利的,因為定期定額初期對於攤平成本的效果特別明顯,後面開始多頭走勢,就把前面累積的資金帶動成長。

如果我把時間往前移,改成2001年~2008年底,我想情況就會完全不一樣了,累積了6年的資金,在最後一年崩盤跌50%,這時候要退休要用錢的人,就會哀怨為什麼不提早把股票賣掉。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告訴你,單筆買進比較好還是定期定額比較好,而是想表達,只要是看一個短期間的績效,並非是幾年的問題,而是只包含了一個漲跌循環,起始點跟終止點的不同,對於投資結果的影響也就大大的不同,千萬不要被一個7~10年的投資期間績效比較,誤導說哪一種投資方式比較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臉書粉絲專業請按此

延伸閱讀
今年來金融股獲利大衰退,現在還能存嗎?達人曝投資心法:因為這4個原因,我會選擇存ETF
不用擔心大家都投入指數化投資,相反的是:放棄零和遊戲,才能脫離被收割的風險
時間就是本錢,該趁年輕時勇敢創業或做高風險投資嗎?一個故事點破:重點不在於時間,而是「資本」
除了財富外,富人和一般人究竟哪裡不同?一文看懂關鍵差異:浪費時間等於揮霍生命
解讀大師觀點3》空頭下該如何因應?冷月映照:千萬不能只以「第一層思考」做投資

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