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通膨經濟壓力大,狂省錢卻忍不住消費?專家指出:過度節省,會讓大腦想花錢

撰文者:風傳媒 / 金牛幫幫忙 更新時間:2023-04-12 瀏覽數:2,208

關鍵字:

通膨 消費 理財 省錢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美國社會近期出現一個怪現象:人們每天斤斤計較著購買的蔬菜水果價錢、一分一毫地省;一轉身,卻眼都不眨地買下名牌包、名車、名錶,或購買出國旅遊行程。

2022年,美國通膨一度飆至40年最高。然而,根據華爾街的一項調查,訪問了超過2,200位美國人,每10位就有3位表示,自己在過去1個月中曾經購買奢侈品,當中有1/3的人單次消費超過100美元。


旗下擁有LV、Dior、Givenchy、Tiffany&Co.的奢侈品集團LVMH,在經濟衰退、零售市場縮水的2022年,逆勢創下23%的營收成長,全美奢侈品市場則成長21%左右。貝恩諮詢估計,到2030年,奢侈品市場人數會從4億人成長到5億人。

面臨經濟壓力,瘋狂省錢卻更想花大錢

大通膨時期,生存壓力飆升,為了應付食物、電費、住房費用的飆漲,美國民眾每天都要面臨一連串省錢的抉擇。

《華爾街日報》訪問的一位美國民眾表示,她的租房成本從新冠肺炎前的2,700美元上漲了400美元,為了省錢,她取消了雜誌訂閱、停止健身房會員、不再上沙龍和安排療程;然後有一天,她對自己說:「管他的,我要去墨西哥玩一趟。」

這樣的報復性消費看似矛盾,其實都是大腦運作機制造成的。不妨一起潛進人類大腦,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吧。

控制大腦做出抉擇的,主要分為認知控制中樞與獎勵中樞:認知控制中樞的前額葉皮質,幫助克制衝動行為,為較長遠的未來做打算;獎勵中樞的杏仁核和腹側紋狀體區域(充滿多巴胺受體)則掌管愉悅感、成就感,鼓勵你對自己好一點——做決定時,大腦會結合這2種機制,來決定怎麼平衡最有益,任何當下目標和長期目標有衝突時,都是透過這兩者互相協調解決。

但有時,機制會突然失靈,我們輕易屈服於欲望。過去,研究者會認為這是因為前認知控制中樞停止作用,其實中樞一直都有在運作,只是程度變小了。影響認知控制中樞運作的一大原因,是壓力。當前的經濟壓力,放大了我們的渴望,也讓前額葉皮質控制衝動的效果打了折。

受到壓力時分泌的賀爾蒙,會降低前額葉皮質的作用,減弱我們做出符合長期利益選擇的能力;此外,壓力大時,也會讓大腦對多巴胺(一種大腦神經的傳導物質,最重要的功能是讓大腦產生「獎勵機制」,意即做了某件事而感到快樂)更敏感。當處在壓力之下時,會讓我們更傾向於滿足當下的快樂,因此更難以自我克制。

通膨、住房成本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業大裁員,都是現今的壓力源,也讓美國中產階級更容易放縱。這看起來似乎是惡性循環,怎麼辦?有可能不對自己太苛刻、同時不要真的把錢花光嗎?

認知心理學家Michael Liersch建議,不要過度節省,因為你的大腦會累,降低認知控制中樞的運作能力。因此可以在清單上,列出那些能帶來小小滿足感、回饋感的事,在壓力大時犒賞自己。

同時,存錢其實也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Liersch建議,可以寫一本理財日記,記錄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用錢習慣,看著存款數字上升、心靈得到平靜,也會給予大腦獎勵,提高存錢的動力。

本文獲「風傳媒」授權轉載,原文:一邊省錢吃泡麵,一邊出國買LV包…大通膨時代的報復性消費,原來是大腦在作祟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理財先理債,但怎麼還債才最有效率?FIRE理財運動先驅教你用一公式,妥善分配資金
花錢看個性,你是月光族或鐵公雞?落入3個心理陷阱,錢恐怕只會愈花愈多
薪資高卻老被卡債追著跑?了解「錢是一種力量」,善用6觀念擺脫窮人思維

「風傳媒集團」是一間從媒體、優質內容出發的網路科技公司。秉持「忠於真實,看見未來」的理念,由一群來自各個領域,對社會進步發展有熱情的人所組成。期望藉由先進的網路技術、社群的凝聚及擴散,讓多元的意見被包容接納,並開啟更多理性思辨與對話的空間,進而為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風傳媒》以宏觀的視野,掌握台灣、國際、兩岸、地方的政經脈動及生活態度,用真實與進步的價值觀,持續耕耘原生新聞、深度報導及多元觀點,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優質的內容,帶來對生活的美好實踐。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