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週一來臨時,你都帶著怎樣的心情去上班?一個過來人分享,選擇一份不討厭的工作有多重要

撰文者:愼盾揆 更新時間:2023-10-29 瀏覽數:1,947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如果你的工作在你的理想與現實之間,那仍是值得慶幸的。

2013年春天,我的教會青年部舉辦了導師會晤(Mentor's Table)活動。


這是一個是邀請即將畢業、在研究所就讀或已經開始工作的教友,跟從事不同職業的人見面的活動。

在金融領域工作將近19年的我也參與了這項活動,跟幾位煩惱未來工作、發展的年輕朋友共度一段時光。

在那次聚會上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對話,起自於一位聲音特別有力量的參加者(就叫他潔美吧)對我提出的問題。

潔美從學校畢業之後,便到一家在美國也相當知名的大顧問公司就職。

接受客戶委託前往公司監察的她問我,要如何知道現在做的事情是否適合自己?

聽見這個問題的瞬間,我突然想起堪稱投資人翹楚,巴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一席話。

當有人詢問他的工作習慣時,他總是回答,每天早上以想跳踢踏舞的心情進公司,因為這表示他十分享受自己的工作。

我借用巴菲特的話回答潔美的問題。

看看自己在度過週末,週一早晨來臨時,帶著怎樣的心情前往公司,就能知道現在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若你覺得週末為何這麼短,感覺腳步沉重無比,那麼現在的工作可能就不適合你;而即使不到跳踢踏舞的程度,但你發現自己並不討厭星期一早上,而且能夠愉快地在辦公室工作的話,那就可以說你選擇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尋找令自己滿意的工作之理想標準

這是個難以求職的年代。人們必須快速將必要的事情做到最好,掌握變化趨勢的能力也必須持續成長,才能在職場上生存下來。

在這樣的現實之下,對某些人來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這個要求或許成了一件可笑的事,有人會覺得說這些話的人真是無聊至極。

不過我認為反而有更多人需要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工作。

唯有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人們才會更享受工作、更認真工作,而且傾注必要的努力讓自己的職涯成長,不是嗎?

那麼,我們必須更仔細定義何謂適合自己的工作。

畢竟喜歡星期一早上去上班這件事,與其說是喜歡工作,也有可能是因為喜歡跟同事在一起的時間更勝於家人。

學生時代,我便為工作滿意度訂立了4個標準:

如果要長時間,甚或是打算做上一輩子,那首先必須要是自己喜歡的工作。

即使賺的錢不多,但如果能喜歡到讓你願意選擇那份工作,那就表示你可以將那份工作當成未來職志。

我對於理想工作的第2個標準跟同事有關。

據說從剛開始工作的20多歲,到50歲~60歲將退休之前,跟同事度過的時間要比跟家人多上許多。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夠在有很多我喜歡、尊敬的人的領域,以及人們會喜歡我、尊重我的領域裡工作。

而我心中第3重要的理想職業標準則與金錢有關。

我想從事報酬水準足夠讓我享受理想人生的工作。

我認為應該追求的最後一項職業標準,是關於工作所具備的意義。

享受自己從事的工作、跟同事維持良好關係、滿意獲取的報酬固然重要,但也必須思考自己從事的工作究竟具有什麼意義。

令我感到無比滿足的人生

訂定這些標準,勾勒屬於我的未來職業不知不覺距今已20年。

最終我選擇進入華爾街成為分析師,我在偶然的促使下,自然來到這裡工作,如今還很享受我的工作、跟同事關係良好,雖然賺取的報酬比大多數人想像得要少許多,不過,這已讓我非常滿足。

我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距離我訂定的最後一項職業標準「人生的意義」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我現在負責的資產管理,則是負責管理他人的金錢。雖然是幫助證券發行商與投資人,但更精準的來說,這可以說是讓有錢人更有錢的工作。

就像外表出眾的人再去做整形手術其實沒有太大意義一樣,我所做的事情,對有錢人來說同樣也不具備很大的意義。

所以雖然前面列舉了我對理想職業的4項理想條件,但其實很少有職業能完全符合這4項條件。

哪一項標準比較重要,會因個人的價值觀而改變。

回想起來,這4項理想職業標準,雖然對於找到理想職業並沒有太大幫助,但卻讓我對自己的工作具有高滿意度。

因為當我沒有把工作做好,或是因為不景氣而收入減少時,我也會因為工作仍然有趣、跟同在一條船上的同事之間的愛與友情沒有消失,而不會對工作產生太多不滿。

即使有比較挑剔的同事進到我們組,或同事的態度突然改變而破壞團隊合作,但我仍然享受自己的工作,收入也不會對家人的食衣住行育樂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我從不會對職業感到不滿。

我透過這4個濾鏡理解職場生活,而那也確實帶給我很大的助益。

在金錢成為成功唯一準則的此刻,這樣嘗試賦予工作意義似乎也不無用處。

我也暗自期待能藉著用這種方式詮釋工作,讓我們星期一前往辦公室的步伐能稍微輕盈一些。

延伸閱讀
上班上得好厭世,就從藍色星期一和休閒星期五做點改變吧!用有趣的習慣,將歡樂融入工作中
一想到上班就莫名疲憊、負能量爆棚?別急著辭職放空,5招擊退工作倦怠

閉上眼睛就能看見的事物:華爾街首位盲人證券分析師所傳達的奇蹟
作者:愼盾揆
譯者:陳品芳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3/02/08

作者簡介_愼盾揆(신순규)
全世界第1位視障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是畢業於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目前任職於美國華爾街跨國投資銀行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的證券分析師。其實比起這些氣派的頭銜,他更覺得以一個平凡男人的身分,成為某人的先生、父親、朋友與同事,是更為重要的事,而他也為此不斷努力。

1967年出生於首爾,一直到9歲之前都還能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與人們,隨後便因為青光眼與視網膜剝離而徹底失去視力,開始以聆聽、感受、體驗與長時間的深入思考代替視覺。自幼便在母親的建議之下學習鋼琴,13歲前往美國進行巡迴表演途中,獲得歐弗布魯克盲人學校的邀請,並於16歲時為「看見」更廣大的世界而前往美國留學。

此後他的人生便有了一連串的改變。就讀歐弗布魯克盲人學校途中,因認為自己在音樂方面能力不足,便轉往一般高中就讀,開始認真課業。高中畢業後同時考取哈佛、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學院、賓州大學等知名學府。在通過哈佛與賓州大學入學考試的學生中更是名列前茅,讓他分別被2間學校選為「全國獎學金(National Scholar)」與「班傑明富蘭克林獎學生」。他選擇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畢業後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管理學與組織學博士課程。

在研究視障者難以從事的職業時,發現華爾街過去從不曾有過視障證券分析師,便絕因要成為「第一個成功案例」,便放棄教授之路,進入投資銀行JP摩根大通,成為信用分析師。2003年他成為全世界第1位考取「金融界黃金證書」特許金融分析師(CFA)的視障者,在以許多國家代表金融機構、美國富豪為服務對象的布朗兄弟哈里曼公司,以證券分析師的身分服務至今。為了將自己所獲得的一切回饋給這個世界,以亞那佈道會理事長的身分,與透過Flying Happiness及美國留學計畫合作,幫助韓國育幼院的孩子。

作者曾說,自己之所以沒有因「眼睛看不見」而止步,而是能夠「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並克服無數挑戰,都是因為他並沒有忘記人生中珍貴的事物。比起在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所學的知識、比起在華爾街工作所獲得的經驗,反而是這些珍貴的價值大大影響了作者的人生。為了將這些珍貴的價值與世界分享,他花費3年時間,以點字電腦親手寫下這本書。他打從心底希望這封長長的信,能多少感動忙碌的現代人,在各位心中點亮一絲希望。

譯者簡介_陳品芳
韓中專職譯者,熱愛各種二次元、三次元娛樂,享受在趕稿與耍廢之間穿梭的自由時光。譯有《剝削首爾》、《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不便利的便利店》、《不只是遠方,把每一天過成一趟旅行》等書。

Instagram:@translate_cake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