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國小兄妹爆滿課表引論戰...身為母親的她讀郎朗自傳有感:天賦亦是殘酷的禮物

撰文者:Lijune・綠君麻麻 更新時間:2024-02-22 瀏覽數:5,981

關鍵字:

親子教養 郎朗 數學 綠君麻麻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這2天有幾位家長傳給我有關美語補習班的精實作息表文章,問我的看法。

我仔細看過那篇文章裡的作息表,我只能苦笑搖頭說我們家真的做不到。我還特地選擇離家近的公立小學和國中,只為了要讓孩子能多睡一點。


但就如同賴以威教授說的:「每位孩子、每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這也是教育之所以困難、需要客製化的地方。」也就是說,世上人百百種,或許真有這樣的孩子,他們對學習的需求是這樣龐大,還能夠樂此不疲,那真的也只能讚嘆並給予祝福。

我記得我多年前看過郎朗的自傳《郎朗-我用鋼琴改變世界》(這本真的好看,有機會可以找來讀。)

小時候的郎朗出生於瀋陽,父親只是個貧窮的小公務員,但發現了郎朗是音樂天才之後,父親像著了魔一樣,拼命地逼郎朗練琴,一個3歲的孩子,每天練琴超過6小時。當然郎朗也沒有辜負郎爸的期待,他拿了好幾個獎項。

最後郎爸更是辭掉自己公務人員的工作,陪著9歲的郎朗到北京名師學琴。母親則留在瀋陽打工補貼全家人生活。

在北京,郎朗更是過著如地獄般生活,居住環境簡陋不說,還必須把絕大多數時間都投入到練琴上,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否則就會遭到郎爸無情的訓斥(順便一提,在北京時,他也是早上5:30起床,11:00才上床睡覺)。

郎爸說:「你一定得像活不過明天那樣地練琴。你必須練到每個人都能看到,沒有人有理由拒絕你,你是第1名,永遠會是第1名。」

郎朗在自傳裡寫道:「我覺得那毫無意義。我練琴是為了誰呢?但父親此刻的心境是容不得我有任何疑問的。在他的眼睛裡有一份我以前沒有見到過的瘋狂。」

有次郎朗因為幫學校合唱團伴奏,回到家的時間晚了一點,郎爸更是歇斯底里逼郎朗跳樓。

「我為了你放棄我的工作,放棄了我的生活!你媽為了你拚命幹活,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每個人都指望著你,你倒好,回來這麼晚。老師不要你了,你還不練琴,你還不照我說的去做。你真是沒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決問題。即便現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這樣對我們倆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後我死。」

父子倆爆發了衝突。2人跑到陽台上,扭打成一團。

郎朗哭著用手猛擊牆壁,就像拳擊手猛擊對手的臉:「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鋼琴。如果不是鋼琴,這些事都不會發生!鋼琴讓你發瘋。鋼琴讓你想要我死!我恨這一切!」

郎爸也哭著說:「兒子,我不想要你死。我只想要你練琴。」
郎朗邊哭邊說:「我恨你。我再也不會練琴了。只要我活著,我就永遠不會再碰鋼琴。」

每次讀到這邊,我總是會落淚。

這樣的衝突發生在多少家庭?郎朗與生俱來擁有強大的天賦和抗壓力,足以面對高強度的練習及競爭,但即使這樣,他也有撐不住的時候,而有多少的孩子能像他一樣?同樣一套高壓方式並不適用所有孩子,逼到最後,身心狀況出問題的比比皆是。

郎朗在他的自傳中提到他曾經因為父親的執著,讓他也變得只想要「競爭」、「贏」,但這些對於音樂藝術的表現,卻沒有幫助,音樂是更為深沈複雜的,只專注在「贏」,反而無法領略音樂真正的美好。

「我體認到,鋼琴並不是唯一美好的事物。朋友很美好,莎士比亞很美好,扣籃也很美好。我才終於學到了我所受教育的最重要一課:平衡才是最關鍵的。」

郎朗最後的突破,是在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時,他的老師格拉夫曼告訴他,不要執著於參加比賽,才能擴展音樂的視野,於是郎朗擺脫追求競爭、當第一的執著,最後成為世界知名的鋼琴演奏家。

很多人看到這邊也許會想,若不是當初郎爸這樣接近瘋狂地逼,郎朗也不會有如今的成就,自由寬鬆和嚴格管教這2種教育方式,究竟哪個更好呢?

這個問題,郎朗的老師格拉夫曼給出一個很棒的答案,他說:「有一定的壓力和約束是好的,但很多情況下要因人而異。嚴厲的教育方式對郎朗是適合的,因為他有天分,而且喜歡彈琴。」

重點在於喜歡及熱情,沒有喜歡,是絕對走不久的。

因此我想所謂的教育,不是預設「我要養出OOO,所以我去OOO」,因為有可能我們設定的目標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孩子根本就不適合,也沒辦法做到。所以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我努力地認識我的孩子,發現他喜歡且適合OOO,所以我提供OOO的協助」。

而這當中是急不得的,需要時間,也需要父母大量的陪伴和觀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與特質。這很殘酷,也很有趣,端看你怎麼處理。

如果我們總是想著要把孩子塞進少數PR99+的框框裡,那天賦就是殘酷的,我們永遠都要面對「別人家的小孩可以,為什麼他不行」的焦慮裡。

但如果我們去認識孩子、認真去了解他,並願意讓他長出別的樣子,那天賦就會是個有趣的東西,因為它會讓每個孩子都變得很不一樣。

努力培養孩子的目的感、自主感,並重新定義何謂成功。我想能讓孩子「充分的自我實現」才是真正的教育,將自身潛能發揮到極致,在學習中持續鍛鍊,並隨時間成長。

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啊,有時候「不做什麼」反而是比「做什麼」更重要的決定。不把孩子的人生的可能性毀掉,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啊。

本文獲「Lijune・綠君麻麻 」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孩子誤刷3000元,怎麼辦?親子共同把握購物細節,3原則避免金錢烏龍
當親子關係、投資都能由他人代勞,失去的竟比想像的更多?細思極恐的「外包」後果
要幫孩子存多少教育金?7成父母計畫年存10萬,4建議教你不壓榨生活成功儲蓄

清大中文系畢業,曾任行銷企劃主管、網站主編。育有一對兒女,喜歡分享古文有趣小故事、媽媽生活及教育觀察與思考。

粉絲專頁:Lijune・綠君麻麻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