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鍵盤參與時代來了!》書摘

該不該相信維基百科?

撰文者:達娜.博依德 瀏覽數:15,278


                       

在美國的12年級制教育體系中,維基百科的名聲很糟。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以為,一個任何人都能上去編輯、修改的免費百科全書,必定充滿了錯誤和誤導的資訊。學生要是把它當做是唯一的資訊來源,就更令教育工作者感到憂心和懷疑。很多老師根本看不出維基百科的教育潛力,只是一味地勸告學生,不論如何都不要接近維基百科。


雖然我碰到的青少年幾乎每一個都告訴我,老師禁止他們做功課使用維基百科,但也幾乎是每一個都會偷用。有些人則是靠它提供的資訊當做起點,再上Google 找老師認可的資訊來源來引用。也有些學生是明知故犯,只求不要被老師抓到就好。我在波士頓遇到一位青少年就跟我說,他的老師其實也從沒檢查過那些資訊來源,所以他照樣引用維基百科的資訊,但在列出引用來源時,就挑那些比較可靠的,像微軟百科等等,他知道老師不會逐條檢查引述是否真確。也就是,這小子是偽造資訊來源,因為他知道老師不會檢查。雖然他是找到辦法來對付老師的規定,卻完全不知道要他們列出引用來源的真義何在。他只曉得老師禁止他們引用維基百科「超蠢的」。

因為很多成年人以為青少年在數位資訊的處理上都很厲害,也因為他們自己都不了解許多網路上資訊的來源,所以他們對網路資訊的判斷常常誤導青少年,讓他們接收到不正確的訊息。當青少年在維基百科上找到可用資訊卻無法揀擇,而老師在貶低其可信度時也無法提供批判看法時,衝突自然就出現。

其實維基百科可以變成很棒的教育工具,但我碰到的教育人員大多不知道如何善用。維基百科跟其他可靠的資訊來源,包括別的百科全書和可靠作者著作不一樣的是,維基百科每個條目的編修過程都是公開的。各位只要點閱維基條目頁面上的「歷史」(history),就能看到誰做了編輯、修改,修改了哪些內容。再點閱上頭的討論,也可以讀到關於編輯過程的諸多討論。所以維基百科不只是知識的產出而已,更是大家分享和展示「創造知識」這個過程的紀錄。

在大多數的教育機構中,青少年讀到的內容大多是仰賴出版商和專家來審查, 但他們不會公開資訊取捨的討論過程。有些教師認定某些出版品值得信賴,學生也跟著照單全收,認為那些內容真確無誤。但我們要是去讀一些以前的歷史書籍或百科全書,有時候會覺得內容很好笑,因為內容真確與否和讀者觀點都是與時並進的,但書上的內容卻受制於一時或一地的觀點或文化脈絡。然而過去的學生接收到的那些資訊,也跟今天的學生一樣,被教導說那些資訊就是正確,就是事實。

教科書雖然被很多學生認定是權威教材,但教科書的內容,其實都有高度政治意涵。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