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

每天都在吃的米 你真的知道怎麼挑嗎?

撰文者:曹皕晴 更新日期:2016-06-20 瀏覽數:4,895

進口米也適用CNS

國外進口白米較無法準確判斷屬於梗米或是秈米,因此主要差異在於米外型有短粒、中粒以及長粒,在進口至台灣的白米同樣依照CNS進行分類,短粒及中粒型的白米適用梗型米等級規格,而長粒型米則適用於秈型米的等級規格。因此民眾購買進口米時,亦可透過CNS標示來進行等級判定。

選產地不如選品質


產地時常是民眾挑選米的主要考量項目,國內米在產地區分上便有東、西部的主要區別,例如花東地區有池上或富里鄉等,西部地區則有桃園或新竹關山等地。針對挑選方面,林玫欣指出,民眾選購時常依照個人對於產地的印象及喜好來挑選,難免會有主觀迷思,而認為某個地區的米一定較優良。

事實上,不同地區隨當地農地條件及耕作法的差異會使米各有其特色,因此不論米的產地區域為何,在米的管控標準及分級標準相同下,與其特別著重考量產地,不如先以品質等級做為米的主要選購要件,再依消費喜好挑選產地。

購買必看包裝標示

台灣對於米的包裝標示依照食安管理法第22條的產品標示規範及農委會糧食管理辦法,其必須完整標示品名、等級、產地、淨重、有效期限以及碾製日期等,因此選購上可以透過標示進行篩選,即使是以麻布袋等業務用大型袋裝來秤斤分裝銷售的,根據規定也須在袋裝上有完整標示,因此無論是包裝米或是散裝米都可以從標示加以把關。

而米產品的認證標章有各地農會自行加印的標章或有機標章等認證,林玫欣表示坊間曾發生過有標章冒用等情況,因此各地農會標章可作為附屬參考,較可信的認證標章則為台灣優良農產品CAS。

另外根據規定產地若標示台灣,則不可以混雜進口米,是由於曾有廠商以低價進口米混充台灣米高價販售之影響;且若包裝上標示米的品種,例如「台梗九號」則農糧署會抽驗,必須是有80%以上該品種才符合規定。

開封後的米如何存放?

將開封後的米存於米缸或桶子內的傳統觀念,來自於老一輩的經驗傳承與生活習慣,但是米在開封過後隨著與空氣接觸及溫度條件容易改變米的酸鹼度,一般白米的pH值約在7左右,但擺放愈久的米其pH值則會降低,雖不影響食用安全,但可能會影響口感等。

因此林玫欣建議應以密封罐存放白米並置入冰箱內冷藏,冷藏是為了維持低溫維持新鮮度,密封保存則能防止米中水分快速流失,更能避免冰箱中其他食材味道被米吸收,影響食用時的風味。

針對台灣對於米的食用需求性,唯有對米的分類制度及品質分級有所認知,才能挑選出最適合自己食用的米,同時避免再度陷入選購米的疑慮中,了解米的選購重點,你也能當個聰明挑選的消費者。

CNS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針對中華民國各產業所制定的國家標準規格。在食品產業方面,於CNS中制訂食品的檢驗標準、檢驗方法、內容物含量以及品名等規格項目,透過標準規範使國內食品能維持品質,其作為產品檢測及食品衛生上的標準。



簡稱為CAS標章,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989年著手推動的優良農產品標章制度,其為國內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最高品質代表標章,目的在提升國內農林畜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品質水準,該標章僅合用於台灣生產之農林畜產品,以和國外進口產品進行區隔,並增加國產農產品的競爭力。獲得CAS標章認證須符合:1.原料以國產品為主。2.衛生安全符合食品衛生管理法要求。3.品質規格符合CNS國家標準。4.包裝標示符合規定。

參考資料:
農委會糧食管理辦法
食藥署食品安全法規
農委會農糧署統計資料庫
財團法人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
食力網粉絲團

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食品安全事件頻仍,民眾已失去對食品的信心,易被錯誤訊息操弄;當信心崩解、食安支持系統支離破碎,我們相信「食的根本」不應該被拋棄,而是應該將食的正確知識有系統傳遞,重建人與食品的信任關係。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