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封面故事搶先讀◆精算師自創算價模型 每年獲利30%
撰文者:編輯部
更新時間:2018-02-01
瀏覽數:18,630
擁有精算師證照的洪志賢,在40歲時毅然決然從金融業辭職,退休後,他利用Excel,自創精算合理股價的模型,5年來創下每年30%的投資報酬率,操作部位也從500萬元放大到3,000萬元。
許多人都認為,敢在40歲就離開職場,必定是累積了大筆資產,或已經在股市練就了一身穩定獲利的好功夫,但是,洪志賢剛好相反,他離職時還背著上千萬元的房貸、自創的Excel算價模型也還沒有誕生,而且在長達20年的股市資歷中,前10年都只是看報紙來買股票,而且還用個人信貸、丙種資金借款等槓桿操作,導致資產三度歸零,其中還有一段時間是負資產。還好2006年,他把股票賣掉後買房,雖然錯過了2006年至2007年的大漲行情,但是也躲過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
38歲那年,洪志賢盤點自己前半段的人生後才發現,自己每週工作6天半,過去的嗜好與運動習慣都消失了,頂多剩下一間房子。因此,他的內心醞釀改變,可是又缺乏跳脫舒適圈的勇氣,直到2009年、2010年父母陸續辭世後才驚覺,「工作的deadline(截止日)不等人,因此我過去總是以工作為優先,卻不知道父母的deadline在哪邊,等到那條線畫下去後,才知道他們不會一直都在。」洪志賢感嘆地說。
洪志賢表示,本來以為自己會跟大多數的人一樣,努力念書、考好學校、找好工作、順利退休、孝順父母,但是,父母離開後,他覺得生活變得空虛,也感覺自己在銀行業的發展有限,因此他省思,花這麼多的時間在工作上,換取這樣的薪資補償,雖然零風險,但是衡量自我成長與價值後,卻是負報酬!因此,儘管主管強力挽留,不過,洪志賢仍然決定離職,打算為自己的人生「賭一把」,萬一賭輸了,至少曾經嘗試過。
2011年離開職場後,洪志賢先規畫每年用500萬元的本金,賺取10%的報酬率,其中5%來自股利收入,另外5%來自資本利得,為此他還回學校上企業評價的課程。接著,他開始找尋具備穩定股息收入,而且股價尚未反映內在價值的公司。當時洪志賢追蹤台達電(2308)、精技(2414)等30檔穩定配息的高殖利率股,並且用Excel算出企業價值與合理的買賣價格,作為交易準則。
洪志賢發現,股市投資只是在印證自己的決策是否正確,買賣股票對他來說,其實是在實現做決策的滿足感,賺錢只是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附屬品,因此,他更加潛心鑽研影響股價波動的變數,並且自我要求每年都要自創一個新的算價模型或交易方法。
更多關於洪志賢的投資故事、選股心法,以及所創造出來的算價模型,請詳見《Smart智富》月刊234期〈封面故事〉的報導。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