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台股破萬點,現在還能投資嗎?股市達人:個人持股占8~9成,只保留10%現金!
撰文者:陳喬泓-Sunny愛Money專欄 更新日期:2019-12-13
瀏覽數:29,517
原文:1萬1,000點以上還能進場嗎?
轉眼間已經來到12月,2019年就要畫下句點。今年台股從2018年封關指數9,727點,一路上漲至11月6日的1萬1,668點,加權指數再度寫下29年新高,以12月4日寫稿日1萬1,510點計算,2019年股市漲幅高達18.3%。
加權指數2019年日線圖走勢
期間經歷中美貿易戰、聯準會宣布降息、IMF調降全球GDP成長率等外在利空消息事件干擾,台股也在5月及8月分別經歷了2次修正,波段最低來到1萬180點,但指數始終看回不回,且隨著外資買盤在8月底開始歸隊,大盤從波段低點開始起漲,短短3個月時間,指數來到1萬1,668點,大漲近1,500點!
個人持股仍達80%以上
今年以來,我個人的投資部分維持股票占80%~90%的持股比重、只保留約10%左右的現金部位,受惠今年以來投資組合表現亮眼,我的投資報酬率也隨著大盤上漲屢創新高。
近期,有不少讀者朋友問我,股市已經來到相對高點,還能買股票嗎?萬一遇到市場修正怎麼辦?的確,市場中有很多投資人對指數一直存在一種根深地固的想法,認為應該要在5,000點買進,然後1萬點賣出並空手等待。
當然,如果你從台股過去的歷史經驗來看,指數確實長期在3,000多點至1萬點來回震盪,而現在指數來到1萬1,500點之上,似乎更應該居高思維才對。畢竟指數從2008年金融風暴後起漲,已經整整走了超過11年的多頭行情,指數更創下29年新高。
加權指數1987年~2019年月線圖
看「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更準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是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和,但每一檔股票的走勢其實大不相同,股票是否會上漲的最主要原因,我認為還是取決於企業未來的獲利是否能成長。
加上上市公司每年都會配發為數不少的現金股利(台股的殖利率約4%),因此每年都會因為除權息而蒸發不少指數,所以單看加權指數並不能反應實際現況,真正能夠真實反應市場投資人實質報酬率其實是「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而台股最新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為2萬1,427點(2019年12月4日),不但早就越過了1990年加權指數的歷史高點1萬2,682點外,更是已經站上2萬點整數大關,所以你首先要打破的迷思就是指數太高。只要未來台股上市公司的獲利持續成長,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就會持續朝2萬5,000點、甚至3萬點以上邁進,這就是資本市場的常態。
除了加權指數無法反應市場的真實報酬率,根據歷史的資料顯示,從長期的角度來看,除了像台積電占權值比重相當大的股票外,單一個股與大盤的走勢其實沒有太大的關聯,台股有1,700檔以上的個股,但你找不到有任何1檔股票跟加權指數的走勢一模一樣。
當然我不否認,當市場遭遇系統性風險,容易導致恐慌性殺盤,絕大部分的股票都難以倖免,股價在極短時間內會發生連續重挫的可能,但這是股市的特性,所以控制風險便顯得相當重要,不要融資、也不建議借錢買股票,最好是以短期不會使用到的資金為主,才不會在市場大跌時,因為急需資金,被迫只能把股票砍在低點。
不要預測指數,聚焦個股營運
太多投資人把時間浪費在預測指數身上,而忽略了其實企業的營運前景好壞,才是你是否考慮買進一檔股票最重要的因素。再者,影響大盤走勢的變數何其多,沒有人能夠每次都能準確預測指數的漲跌(包括我在內),我也不覺得想要靠投資獲利需要具備精準預估大盤的能力。
從短期來看,股票的表現會受到很多層面的影響,包括市場氛圍、新聞事件、法人與主力的操作等;但從長期的角度來思考,股價的表現取決在於企業的獲利績效,因此與其花費心思猜測明天股市到底是漲或是跌,不如把精力用在研究公司上。當你發掘了1檔成長潛力股,卻因為考慮到大盤指數太高而選擇觀望,極有可能錯失了一次大波段行情的機會!
當你發掘了1檔成長潛力股,卻因為考慮到大盤指數太高而選擇觀望,極有可能錯失了一次大波段行情的機會!追根究底,當你想要買進1檔股票,最重要的2個問題是這一家公司未來獲利成長性如何?以及現在的價格是否被低估?只要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大盤指數是否在高點,我真心覺得沒那麼重要!
本文授權轉載自Sunny愛MoneyETF理財網,非經同意禁止轉載
今週刊908期小美工2年大賺300%封面人物,原為投資門外漢,2006年進入股票市場,歷經美國次貸風暴慘賠百萬,潛心苦讀投資書籍逾百本,從大師身上學習投資心法,進而發展一套屬於自己的選股策略,之後開始穩健獲利,2009年至2015年這,總投報率達880%。投資經歷逾10年,另有著作《算股高手驚人財富翻倍術》。
延伸閱讀
▶一萬點就是台股高點?孫慶龍:看過去2次崩盤的「大盤本益比」更準
▶0050的長期報酬率有8%?太晚買的人,只能賺不到2%...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