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南台灣水情警戒,農業首當其衝,休耕、改種雜糧成常態,農民如何力抗乾旱?

撰文者:食力 更新時間:2023-04-27 瀏覽數:2,992

3.中央未先告知就擅自鑿井埋管,跨部整合管理令人擔憂

經濟部水利署繼2022年8月成立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後,在2023年3月1日也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為避免嘉義及台南在枯水期間的水庫蓄水率降得更低,停止供應農業灌溉用水量大的一期水稻用水,並趁此配合2022年「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大區輪作措施,從鼓勵到停灌,減少一期水稻耕作以平衡年年超產的水稻,藉此鼓勵轉作雜糧、增加雜糧耕作面積,提升雜糧自給率。

而行政院也於2023年2月緊急召開「穩定南部地區供水抗旱計畫」,重啟集結南部縣市的「南方治理平台」,盼能跨區合作調度水資源,由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事先規畫於高屏溪屏東岸鑿井埋管,以支應高雄必要時刻的用水需求。


由於高屏溪攔堰水量不樂觀,高雄市也在3月31日從原本減壓供應的黃燈,轉為減量供水的橘燈。水利署原於2022年預先規畫,在今年度從屏東產業園區拉一條7.6公里的專管送到高屏溪,待高雄亟需用水時,就能由屏東縣及時供水支援高雄市。

而為調度屏東地下水資源以便及時支援高雄用水,未料中央卻未通知屏東縣政府,就先動工開挖鑿井埋管線,引起地方恐慌,屏東縣縣長周春米表示,不只有如偷襲行為,也無提出任何監測機制,對農業大縣屏東用水有風險。

雖然經濟部與水利署已與屏東縣緊急召開協調會議,待設置好公開透明的水情與地層下陷的觀測網絡,才能取用,就怕影響農業大縣的屏東用水。

熬過旱季一期作、難保二期不再缺水,農糧安全存有潛在風險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何達夫表示,雖然大眾第一時間直覺稻作停灌會損及農民權益或糧食安全,水資源局則是為降低缺水衝擊做準備,若仍持續灌溉,當面臨嚴重缺水時,農作也都長不出來,唯有審時度勢,才能度過較長的旱期。

然而,令人緊張的是,今年一期水稻停灌休耕,下半年的二期作仍有賴梅雨及夏季的颱風季,才有望為水庫補充所需水量。在極端變異的氣候下,包含農糧署、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農田水利署及氣象決策業者皆對下半年水情感到憂慮,難保不再因缺水而持續停灌的最壞局面,將難以達成原本推動一期作減作水稻、輔導多種植黃豆、玉米等提升農糧自給率的機會。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