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獲利術
高股息跟市值型ETF,哪個好?艾蜜莉分析:邏輯不對!這樣布局現金流更穩定
撰文者:艾蜜莉 更新時間:2023-06-08
瀏覽數:6,938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之前我在聚餐時,遇到一位年約60多歲的阿伯,他當時已經退休了,手上有一些資產供他退休生活花用,不過他覺得股息好像有時多、有時少,簡單來說,就是資產提供的現金流穩定度不太夠。
為退休生活做準備時,你不妨可以先想一下,退休後會面臨的狀況是什麼:
1.現金流是否夠用?
2.資產成長是否能跟得上通膨?
3.資產會不會大起大落,甚至1年、2年沒有現金流?(就像這位阿伯的狀況一樣,畢竟退休後應該是想要充實、安穩地過日子,而不是刺激吧)
第1個問題是,要計算退休後的現金流是否足夠,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品質要求不一樣,這個問題的需求也會不同,我看大多數人都是以每月現金流要3萬元左右來估算,其實可以自己再適度評估和調配。
第2個問題是,資產成長是否跟得上通膨?事實上,長期投資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打敗通膨,如果有好好的定期定額跟堅持下去,這一點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最後就是第3個,也就是現金流的穩定度了。先提一下,這讓我想到一個常常被拿來討論的問題,那就是很多大大會拿高股息ETF和市值型ETF比較孰好孰壞,但事實上,兩者的邏輯和目標不同,放在一起比較其實不太客觀——因為一個以領股息為主、漲跌為輔,另一個則是漲跌為主、領股息為輔,這就像是拿元大高股息(0056)來跟大盤比報酬率,不是很奇怪嗎?畢竟前者的選股邏輯並不是市值,而是「高股息」呀!
之前有說過,這2種類型的ETF並非只能選1個,2種一起持有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等於是有高股息ETF的股息現金流,加上等市值型ETF放大到一定程度後,還可以一起使用「4%提領策略」(每年從資產提領4%來cover退休金),這樣分散資產,讓現金流的種類更多元,才不會若是某一種資產出問題,就大幅影響整個現金流,甚至是使之停滯了。
當然,如果情況允許,再加入美股ETF或是美債ETF會更完善;但如果不行,也不用強求,先把台股照顧好,資產成長到一定規模後,再來規畫美股也沒關係。
本文獲「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自覺太晚開始投資,一次買滿?艾蜜莉不鼓勵:把握3重點,投資才不會焦慮
▶懶人包》除了定存、儲蓄險懶得研究其他理財商品?你該了解關於ETF的6件事
▶複利威力有多驚人?13歲的他最知道!6度參加股東會,人生複利讓股神也驚嘆
1982年生,大學畢業後積極自學投資理財方法,2008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估價法,鎖定股價被低估、年年配發股息的穩健公司買進,將180萬元本金滾成600多萬元資產,著有《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Facebook】
艾蜜莉—自由之路
【個人網站】
艾蜜莉—自由之路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