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明年基本工資調漲,理財更簡單?沒注意這幾點,當心淪為「薪貧族」
撰文者:畢德歐夫 更新時間:2023-09-13
瀏覽數:3,257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前幾天拍板定案,2024年的基本工資調升至2萬7,470元,調升幅度4.05%,時薪為183元,預計2024年1月1日實施。
也許是剛好最近有更多大新聞,也或許是民眾麻痺了,因此這則新聞就這樣淡淡地過去了。有人說:「反正我又不是領最低工資,跟我沒關係。」也有人覺得:「反正東西就是愈來愈貴,自求多福吧!」
有些較為激動的人則認為:「資方就是可惡,只想阻擋薪資上漲,如果調高多一些,就說公司經營不下去,根本是胡說八道。」
以勞方立場來說好像也滿有道理,但假如一口氣漲太多,也會導致失業率上升、工作機會大減,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想過,這後續會發生的狀況——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每個人都盡可能地站在各方角度思考利弊,自然就不會跟人在網路上起爭執了。
大家工作,自然都是為了過好生活,無庸置疑,就是想多賺一些錢養家活口,讓家裡好過一些。只不過,基本工資的調高,更是為了「幫助最弱勢、最邊緣的勞工與外籍移工」,對大多數人幫助則不大。
在社會上,想要過比他人更好的生活,意味著必須要有更好的勞動收入或資本利得,例如薪水比別人高,或者在投資上有明顯的建樹等,要不然,若齊頭式的加薪就能提高全民幸福感,那麼經濟繁榮這件事也未免太簡化了——每年只要把基本工資調高個幾千元,很快就可以看到基本工資3萬2,000元或3萬5,000元這樣的數字,但你靜下心思考一下,這對自身的生活品質改善是否有幫助?
通膨、基本工資息息相關,務必要精算投資事宜
如果主計處公布的資料正確無誤,台灣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52%,再度重回2%通膨警戒線之上,也是2023年2月以來最高;目前美國仍在打擊通膨,台灣「看起來」沒什麼通膨,如果CPI只是2.5%,調高基本工資當然就影響不大,只是這個數字就看大家是否認同。
至於原本就領基本工資以上的人,3萬多元、4萬多元、5萬多元,絕大多數雇主是否會同步加薪?可想而知並不容易,如果物價因為這個通膨預期蠢蠢欲動,無形中又侵蝕購買力以及每月可支配所得,能做的投資金額也會下降。
這邊又回到老問題:「究竟是因為不會理財,還是因為根本無財可理?」
被動投資也好,主動投資也罷,有非常多的家庭原本打算定期定額買些什麼,但先不說績效,常常連基本的5年時間都達不到,甚至可能第1年就中斷了,能撐到第2年的也不多。
投資指數ETF或者買一些績優股,都不可能做到「馬上買、馬上賺」,想要享受這種快感的人,自然就會去追明牌,從詐騙集團仿冒公眾人物這麼長時間卻還層出不窮這件事看來,表示「喜愛追求明牌,伸手股票名單」的群眾仍然很多,要不然稍有理性的人,應該是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事發生。
收過無數讀者來信,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是:「年邁的父母有錢,卻亂買保單,或者亂玩股票,不明就裡地聽從銀行理專建議,買了許多商品。」但年輕的一代具有良好的投資理財知識,卻「沒錢可理」。
這就是很現實的狀況!因為年長者辛苦了一輩子,即便不是大富大貴,普通人工作一輩子,存款有個數百萬元或上千萬元,實屬正常;如今的中年人,除了要辛苦地把孩子撫養長大,還要把關(關心)年長者的投資狀況,以免把家庭的寶貴資產都葬送了大半——中年人的退休理財,說簡單也不簡單,兩面夾攻之下,其實負擔著極大的壓力。
基本工資調漲後,這個水位不斷上調,那偏低薪的受薪階級就要特別小心淪為「薪貧族」;當一個僅剩資歷卻已失去青春的員工,薪資卻跟新進人員差沒幾千元的時候,肯定會覺得未來更加茫然。
我們都在同一片天空下打拚著,生活要更好的方法,不是寄託政府或任何人,唯有自己多方閱讀並擴大生活圈,提升認知,才可能看到更遠的風景。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想在M型社會裡打破「馬太效應」真的很難...他堅持「3件事」翻轉貧窮宿命
▶總是感嘆沒有富爸媽、懷才不遇?善用3個好習慣,改變自己的命運其實並不難
▶「活在當下」跟「長期投資」哪個重要?3步驟算出該存多少錢給未來的自己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