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決策出錯,力挽狂瀾仍失敗…作家分享經驗:有時讓事情發生,才知怎麼做最好

撰文者:職場裡的人類圖 更新時間:2025-02-13 瀏覽數:1,175

關鍵字:

職場 決策 團隊 安全感 試用期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我終於體會到,營造具備心理安全感的工作環境有多麼重要。這是我上任以來,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而這個環境,在我備感脆弱的時刻,牢牢接住並修復了我。使我再度認知到,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從不犯錯的強人,而是懂得從錯誤中修正方向、繼續前進的凡人。

傍晚,我收到來自公司系統的短訊,告知我已經通過試用期考核。

這不是我第1次收到試用期批可的職場「入門券」,然而,比起之前數次的十拿九穩,心裡第1次興起百感交集的複雜情緒。主要的原因,是我認為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要如何在百廢待舉的局勢裡,試圖重振腳步、並且選擇踏出正確的那一步,比我想像得要困難許多。當初,這也正是促使我決定回歸舊東家的關鍵推力,想學習從一個從未企及過的制高點來看待全局與全貌,而不只是當局者迷而已。

但是,我終究犯了心太急的毛病。現在的老闆和我10年不見,仍然記得我當年的慣性,上任前便叮嚀我,凡事切莫急進,慢慢進入狀況就好。我心裡感激老闆的體恤,卻沒真正把這份體恤放在心裡,一貫雷厲風行,只想在整頓期間交出實績。

其中有個專案,是我認為的急中之急,除了關係到公司的門面,也歷經多次重整無果,因此被我列入必須即刻上手的第一優先。團隊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來,對直屬長官與平行單位,亦通過了幾個重要的審核節點。正當我感到應該萬無一失的時候,第1個警訊出現了。

由於時間過趕,團隊幾乎找不到願意合作的廠商,諷刺的是,當初為了精簡作業流程而預先擬定的論述邏輯,在創意至上的產業中,卻被大多數廠商視為過度侷限,即便找上有著超過20年以上老交情的朋友,也不敢貿然承攬。

此時,團隊裡的部門主管向我進言,與其分秒倉促行事,不如遵照幾家經驗老道的廠商建議,開放初始的原創產出環節,讓外部廠商從頭砍掉重練,如此才能將目前畸形的分工狀態回歸常軌,更有機會創製出最優化的成果版本。

不過,如此一來,完工的時間會大幅遞延,初步估算,起碼需要3個月~4個月的製作期間;如果再加上中間往復修正的成本,整體竣工的due date會落在Q2尾聲。

搶先亮相vs.盡善盡美,各人意見產生歧異

部門主管擁有十分豐厚的資歷,在類似的產製經驗上,無論征戰各領域,皆有亮麗代表作。我的直覺隱約閃爍了一下,旋即被心中萬馬奔騰的死線壓力淹沒。我對她說,「我認同你的建議,但是現在時間不站在我們這邊。」眼看不到1個月後,就有這個成品派上用場的時機,我實在找不出任何理由,放任偌大的團隊,僅僅因為外人很難一窺真偽的品質問題,只交出空氣。

這是第2個警訊。

通常我的直覺很少給予第3次示警的機會,這次卻大發慈悲。在日以繼夜的努力下,我們終於找到首肯合作的團隊,對方也展現了極大的配合誠意,幾乎隨時待命。我必須說,成品比原始版本好上萬倍不止。然而,我的直覺時不時發出警訊,提醒我,這不會是老闆心目中的滿分成品。

硬著頭皮和老闆聚焦的結果,也再次確認了我的直覺總是對的。對老闆而言,正是因為事關門面,因此寧可做到完美再亮相,也不要為了登台急就章。老闆的回應坦率直白,沒有過苛,我卻因此沮喪了好些天。

我錯了,我應該聽從部門主管的建議,果斷讓渡製作的時間成本,避免團隊再度浪擲資源和精力;我錯了,我應該更留心老闆叮嚀背後的深意,判斷什麼是重要、什麼是緊急。

但是,這個錯誤的決策,卻讓我看見關於領導的3個正確,分別來自我的同僚、我的團隊,以及我的老闆。

1.讓事情發生,別當預知和全知者
和我背景相仿,比我在外商打滾更多年的同事,在聽完錯誤決策的故事之後,只給出1個結論,這也是他職場生存的鐵則:「有時候,你就是要讓事情發生,讓它以應該的軌跡出現,儘管它是個很糟的結果。然後你才會知道,這件事情原本的面目是長怎樣,你才可以選擇對症下藥的方式來解決。」

就同事看來,這個「錯誤」之所以重複發生,歷經多年光陰與多任前手都沒有被結案,就是因為大家都只著重表面文章,沒有機會深入骨血。「你覺得疼痛、丟臉,很正常;你要想,你已經比眾多前人都更接近真相和本質。你來這裡,本來就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尋求不一樣的做事方法。別執著於預知風向、展現全知,反而要勇於承認未知與不知,大膽嘗試和挑戰。」

2.營造高度心理安全感的職場環境,正向看待歧異和挫敗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我的團隊很了不起,做了最佳示範。部門主管跟我在看待專案行進的決策上,曾有很大的歧見,她最後聽從了我的指示,卻必須和我一起承擔專案再度重啟的苦果。事後,我第一時間向團隊表達歉意,並感謝他們的持續投入。

他們聽完的第1句話,讓我很震撼:「Landy,別擔心,我們沒事。我們大概也知道會是這個結果,有做好心理準備。倒是你,還好嗎?」

使我震撼的,並不是他們的成熟或體貼,而是他們早知結果不會太妙,卻依然願意支持這個違背他們建議的決策——這是我20年都學不會的事情。若與主事者有一點點歧見,我便很難心悅誠服為其擘畫。

我很好奇,為什麼?如何可以做到這樣?他們的答案是:「因為我們知道跟你坦白歧見是絕對安全的,也同意時間緊迫,如果不交出一點東西,實在對不起這個職能。既然有共識和交集,就不用花力氣抵抗歧見,大家全力以赴,用新的方法重做一次。」

對於挫敗,團隊的反應也很正向:「起碼我們終於知道老闆的標準在哪裡了!那下次成功的機會不就很高嗎?而且,重做這麼多次,最後成功的感覺,應該會超爽吧!Landy,你要停止自責,我們相信你已經在各方侷限之下,做出相對好的決策。」

看著他們,我終於體會到,營造具備心理安全感的工作環境有多麼重要。這是我上任以來,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而這個環境,在我備感脆弱的時刻,牢牢接住並修復了我。使我再度認知到,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從不犯錯的強人,而是懂得從錯誤中修正方向、繼續前進的凡人。

而要成為一個讓老闆信賴的員工,首先要學習理解老闆決策背後的立場,願意花時間建立共識,而非消極抵抗。如此一來,就算挫敗,彼此的凝聚力仍會更強。

3.鼓勵失敗,重新來過就好
我的老闆是律己甚嚴的人,對工作的標準亦高不可攀。我曾擔心永遠達不到他的標準,特別是經此挫敗,我一度非常失望,認為自己難當大任。

沒想到老闆說完坦率且直白的回饋之後,下一句話接的竟是:「加油!這一定會是非常好玩且有趣的製作過程,我們一起重新來過就好!」沒有追究我白花費用,也沒有指責我決策失當。

這和我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背道而馳——錯誤就是錯誤,難以彌補,重來也不保證成功,所以一開始就要審慎籌謀、堅持,直到成功。

老闆願意待我以直白且溫柔,讓我知道,錯誤的確不可逆,但只要正向面對錯誤,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也想起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失敗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閱讀失敗』,因為失敗中有太多有價值的東西。」

寫這篇文章的隔天,就是除夕,即將迎接新歲的我,對自己感到無比自豪與滿意,因為,我不僅細細閱讀失敗,更密密書寫了失敗。懷抱著堅定的信念和團隊的善意,我不再視失敗為畏途,而是期待走出新路。

感謝粉專的朋友們,見證了我這一年的震盪起伏,祝福大家蛇步生風、事事如意,以包容和大度,擁抱與肯定自己的每一步。

本文獲「職場裡的人類圖」授權轉載,原文:讓事情發生

延伸閱讀
前公司邀約,該回鍋嗎?情緒紛雜是必然,她建議:回歸初心,先問自己要什麼
「年後離職潮」來襲、94.8%勞工考慮跳槽!專家:通膨、凍薪2面夾擊
行事曆滿檔,卻忙到快沒有自己…劉軒的時間管理省思:成功不該等於工作量

被職場耽誤的人類圖探索者,也是不帶電的投射者。

2/4直覺權威投射者,情緒、薦骨、根部、意志力,四大皆空,假冒「偽生產者」長達20年。六年級後段班,世俗價值裡的職場中堅。 人類圖使我相信,荒蕪的沙漠盡頭,將有汪洋湧泉,卸除制約後,我終能回歸愛之船本色。如果,你正處於沙漠之中,這裡有一些試驗過後的路徑作為參考,但願我們節省氣力,少繞遠路,互相扶持。

粉絲專頁:職場裡的人類圖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