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努力把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黃大米:房子就是我的專屬ATM
撰文者:林雅惠
更新時間:2023-07-01
瀏覽數:28,872
圖片來源:本刊資料 著有《若你委屈自己,任誰都能刻薄你》的暢銷作家黃大米,臉書粉絲逾27萬人,每每更新文章,總能成為話題。常會一一回覆粉絲留言的她,表達自然不做作且直白,也因此成為談話性節目常客而更加圈粉。
黃大米的群眾魅力,部分與過往豐富的職場經驗有關。她的第1份工作是在政論節目當小助理,由此一路爬到新聞台採訪中心副主任之位。後來離開媒體,先後轉任人力銀行編輯總監、大學公關執行長,並考上政大EMA(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她追求成長的歷程激勵了不少人。除了資歷,黃大米誠實、接地氣的價值觀也是魅力所在。例如,對談錢的話題,她就認為很實際,完全不覺俗氣,像她人生的第一志願就是賺錢,「有錢才有尊嚴,有錢就可以光宗耀祖、讓爸媽過上更好的生活。」黃大米說。
出身貧困》
一家五口擠5坪雅房
生活拮据差點無法升學
為什麼黃大米會立下賺錢的第一志願?因為,她體驗過什麼叫做貧窮。1975年出生的黃大米,自小一家五口擠在5坪不到的雅房中生活,室內沒有廁所、沒有多餘的家具和擺設,就連衣櫃都是用裝水果的紙箱拼湊出來的。當時爸爸在傳統產業工作,為了多賺一點錢,假日會再去工地搬磚頭、電影院當清潔工;媽媽則到有錢人家幫傭,甚至也去做苦力。黃大米至今仍記得,她在念幼稚園時,就常常跟著爸媽去清掃街區的水溝;去收清潔費時,住戶常不是擺臉色,就是百般刁難。
家裡的經濟已經很拮据了,黃大米父母的金錢觀又南轅北轍。黃爸爸生性節儉,棉被50年不換,椅子歪了用膠帶黏,能用的東西就不丟;黃媽媽卻喜歡買東西給小孩,還「以會養會」(編按:把低標金的會標下來,再把這筆錢拿去養高標金的會)來滿足所需。因用錢習慣不同,父母常發生衝突。為此,黃大米跟哥哥們學會避戰技巧,自己花錢買的東西就騙說是學校送的,或同學給的。
但在黃大米升上國小五年級時,因爸爸不打算讓她繼續升學、要改去工廠做工賺錢,她大哭後離家出走,所幸後來爸爸讓步,而黃大米也因此決志要努力賺錢以翻轉自己與家人的生活。
努力攢錢》
用儲蓄險擺脫月光一族
看好時機買下百萬套房
黃大米大學主修行政管理系,應父母期待便同時修了教育學分,但她竟再去選讀新聞系的課,「當時聽說新聞記者單月領單薪、雙月領雙薪,這麼好的福利,當然要以此為職志。」她說。
上課之餘,黃大米還能去打工,從上街發海報、賣場擺攤給人試吃,到晚上兼家教,幾乎沒有時間休息,但看到每月收入好幾萬元,她就又有動力繼續拼。
大學畢業後,黃大米同時也取得教師證,別人視為摔不破的鐵飯碗,她卻捧得很心煩,進校帶班才1年,就「畢業」了,「我不喜歡當老師,再加上內心還是嚮往新聞工作,所以就轉換跑道。」黃大米說。
非新聞科班出身的她,一開始到電視台面試並不如意。在得知有一個政論節目需要製作助理負責敲通告後,她毛遂自薦且不支薪,主管才答應用她,實習期間過後順利留任,而這個月薪2萬多元的工作成為她媒體人生的起點。
黃大米到台北工作後,薪資雖增加到3萬多元,卻成了月光族。她自我審視,發現薪水扣掉房租與生活費已所剩無幾,但她又喜歡買衣服、鞋子、包包犒賞自己,不懂得節制,也不知道如何理財,怎可能有錢。於是她強迫自己存錢,利用郵局的儲蓄險做零存整付,即使每月只存幾千元,幾年後帳戶金額增加,讓她很有成就感,便更能持續執行這個「無痛存錢法」。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