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休閒

台北、上海理財行為大不同

撰文者:張國蓮 更新時間:2006-12-01 瀏覽數:28,057



理財焦慮上海民眾比台北民眾焦慮

(搭配5.2.3.14調查結果)
上海民眾有確定的未來,低薪資卻有高理財目標,理財焦慮度高;台北民眾看不到未來,現在活得好最重要,生存焦慮高。

 

比較兩岸城市的理財焦慮,數據顯示上海民眾比台北民眾焦慮,所反映出來的行為是,最近1年台北民眾有50%沒有投資理財,而上海有理財的民眾高達97.8%,多數台北人不理財,焦慮感自然較低。若再仔細分析,背後卻有4層意涵值得注意。

第1層是上海民眾對未來的確定性較高,但台北民眾對未來有很深的不確定感。每隔2~3個月就到上海出差的台灣青年黃志明對此感受特別深刻,他說上海政府把上海市短期、中期與未來遠景的樣貌公開呈現給市民看,這在台灣根本難以想像,上海居民看得到遠景,只需要勇敢與努力地向前衝即可。

但提到台灣的未來,多數的台北民眾卻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前景,就像粉領上班族徐小玉所說:「未來很重要,但不確定性也高,把現在活得好才是務實做法。」

換句話說,強烈的不確定感,讓台北民眾只重視當下,「台北民眾沒有理財焦慮,但卻有生存焦慮,」輔大社會系教授吳宗昇分析。

吳宗昇進一步說明,生存焦慮是指讓自己現在活得好、內心有滿足感,因此收入盡量花費在提升目前生活品質,包括:吃好吃的東西、開好車,重視養生以及定期旅遊等等。確實,強調「活得好比活得富足」重要的台北民眾不少,願意將收入都花在過好的生活上,自然就沒有多餘的金錢可以拿來投資理財。

第2層是從人生經驗與財富累積階段的關聯來看。台北民眾已經歷過台灣經濟高速成長的階段,房子、家電、汽車等資本財多半都已擁有,也有一定的財富基礎,這是朱浩民認為沒有太大理財焦慮的原因。

在台灣工作多年、目前在泰達荷銀基金管理公司擔任中國區總裁的章嘉玉也指出,近2年回台灣看到休閒、簡約生活,以及回歸自然等退休議題相關報導增多,就感到整個生活文化與型態的改變,印證了經濟發展至成熟階段,民眾生活有一定水平後,對生活的要求不再只是物質而已,精神層面滿足的重要性也跟著大為提升。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