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休閒

台北、上海理財行為大不同

撰文者:張國蓮 更新時間:2006-12-01 瀏覽數:28,057



積極投資上海激進、台北穩健 (搭配4.13.8.9.10.11調查結果)
經濟前景樂觀,投資報酬高,上海民眾理財激進;經濟前景悲觀,股災教訓不遠,台北民眾理財重保障。

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上海又是蓬勃發展的金融市場,平日民眾關心的是誰有錢,談的是又有哪些新的中國富豪竄起,孫嘉倩認為,充滿暴富機會的環境讓上海民眾積極投資。吳宗昇則從投資行為分析指出,上海民眾是金融市場的新鮮人,沒有經歷股災、房市泡沫等重大危機,自然樂觀並積極搶進,此與近6成民眾未來1年會優先增加股票與基金這兩項投資工具、4成以上願意拿出薪資30~50%投資的調查結果一致。

相反的,台北民眾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又歷經多次股災、1次房地產景氣大幅衰退,近幾年投資報酬率差強人意,投資理財的心態相對保守,有50%的民眾認為上班致富、錢存在銀行才是正途,即使考慮投資理財,願意投資的金額頂多占薪資的10~20%。

但這也可能是保障優於獲利心態所造成的結果,普羅管理顧問整合行銷處長陳若雲提出了另一種觀點。她表示,台北金融工具多元化,儲蓄型壽險、投資型保單、結構型存款、固定收益等保障型商品深受民眾喜愛,許多民眾透過銀行、保險公司購買相關商品,但心態卻不認為是投資理財,而是當作儲蓄,才會出現投資理財情況偏低的結果。

雖然兩個城市的投資理財態度差很多,但卻一致認為退休與創業目標最難達成。陳宏烈指出,離退休時間長,不確定性提高是很大原因。至於創業,朱浩民則認為兩岸的創業想法不盡相同,台北民眾重視自由獨立,會想要開工作室、開店,上海民眾則比較像台灣1970~1980年代的創業型態,以中小企業為主。

上海的方小剛與台北的戴家強,印證了這樣的說法。方小剛說不滿意工作薪資、想要自我實現、創業產生的富豪新聞不斷,都促使他想創業,但想到自己的專長、資金來源等問題,也就不敢真的放手去做。戴家強則承認並不想在工作上有傲人成就,開間店可以讓自己獨立,又有穩定收入,然後就可以全心投入喜愛的攝影與旅遊,開心過日子。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