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休閒

台北、上海理財行為大不同

撰文者:張國蓮 更新時間:2006-12-01 瀏覽數:27,688



反觀上海,正在重演台灣1980年代的高速成長與興盛,民眾賺錢改善生活的慾望凌駕一切,脫離貧困、買房子、累積財富等都是目標,就如同東北小孩、在上海工作6年的方小剛所說,「管他是退休、買房等理財目標,追根究底就是每年要讓財富儘可能以最大幅度增值,眼看著今年股票型基金有1倍的投資報酬率,如果個人財富增長不到80%,自然就感到焦慮。」

第3層是薪資水平與理財目標的差距為生活中最現實的焦慮。從兩個城市民眾的薪資所得來看,上海居民的收入約為台北的1/3~1/2,但物價水平卻因是外資匯聚的國際金融中心而大幅提高,以星巴克咖啡為例,小杯拿鐵的價格與台北相當,但中杯與大杯的價格卻比台北貴。

此外,上海居民也面臨了職場的高度競爭與不穩定性,孫嘉倩指出,上海起步雖較台北晚,但硬體建設、外資企業家數等都已遠遠超越台北,全中國想賺錢、優秀的人才都來到上海,上海民眾面臨高度競爭,已甚於台北。

不過,上海私人企業的薪資、升遷、退休制度等卻不如台北,職場與財富的激烈競爭,導致上海民眾的財富安全感與自由度確實較台北民眾差,這是排名中國第10大商業銀行的興業銀行財富管理總經理王台貝的深切感受。

收入不及台北,但消費水平又不低於台北,難怪上海民眾近47%的人有財務壓力。反觀已有一定程度的財富基礎,又以「活在當下」為樂的台北居民,財務壓力就相對輕,甚至有高達43.9%的人完全沒有財務壓力。

第4層可由兩地民眾對退休金額的設定來觀察。上海民眾認為,退休前要存到200~500萬人民幣(約840萬~2,100萬台幣)才會安心的比例高達32.8%;而台北民眾卻有32.4%認為只要存到台幣500~1,000萬元就足夠,顯示上海民眾面對平均薪資低、物價水平持續上升的環境,又懷抱財富每年儘可能增值的期望,理財焦慮當然就高。

雖然網際網路提供上海民眾大量且快速的資訊,成為83%民眾取得理財訊息的重要管道,但金融市場畢竟處於發展初期,資訊的豐富與完整相對台北而言仍較貧乏。

陳宏烈認為資訊不透明、不足,也是上海民眾感到焦慮的原因之一。因先生工作需要而定居上海的台灣媳婦陳雅萍,在上海買基金時,就親身感受資訊的強烈不足,她表示,台北提供的資訊與服務確實比較好,有利投資人作出決策。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