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觀念篇

一切從這裡開始

撰文者:曾崇銘、陳宥任 更新時間:2014-05-23 瀏覽數:36,012

事實上,這種追求最佳績效的參數調整不僅毫無根據,而且很容易讓人陷入自欺欺人的陶醉當中。常有人不能參透箇中道理,而採用透過最佳化所取得的參數值,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期待中的績效表現完全走了樣!當然,這種錯誤方法也常被運用在程式模組的行銷上。誰教這市場中的大多數人,寧願相信華而不實的美麗陷阱,也不願意多花些時間去了解那些立意良善,並且值得被推崇的同好或同業,他們未經「加工」而質樸的研究成果(詳見註3)。

能夠完整呈現模組績效,而不刻意掩蓋虧損的交易訊號;不是一味地強調事情的正面、或只是展現美好的績效,而忽略應提醒大眾須注意的負面因素和隱含的風險。


「參數最佳化」的正確功用,應該是被用來測試參數的數值是否落在合理的一方,而不是用來找出能夠使模組績效極大化,但卻毫無任何合理根據的一個或一組數值。

敗因5》未遵守執行紀律和使用者的心態影響

在還未擬訂有根據的調整規則之前(詳見註4),就輕率地選擇性跟隨訊號,有些跟、有些不跟,結果常常是漏掉賺錢的訊號,賠錢的卻都跟到了,或是在盤整時跟著訊號被停損來、停損去,才剛停止跟隨訊號,就出現大波段。會造成這種狀況,除了使用者本身的主觀判斷所產生的投機心態;另外在模組發生較長期的連續性虧損後,總會讓使用者對它產生懷疑而停止跟隨執行。前者是紀律的問題,嚴重的違反「一致性」原則,除了調整自己的心態別無他法;後者是信心問題,源自於對模組特性的認知不足!

原則上應完全跟隨程式訊號。但在少部分的情況下,即使證實有調整的必要,仍須擬訂應對規則。例如因除息季導致換月價差過大,而產生指標失真,可能使模組發出錯誤訊號。

對模組產生信心問題,是由於對模組的性質了解不夠,以至於遭遇連續性虧損時,不能明辨該狀況合理與否,逕自否決模組的有效性而停止跟隨。

敗因6》低估突發性風險或未預設應對措施

遭遇極端突發性狀況的機率雖然很低,但所產生的影響卻是難以承受之重。有時候遇到一次,就能將許久以來所累積的獲利一次吐光,甚至讓人無法翻身。這種突發性狀況通常讓人措手不及,就像大幅度的反向跳空(詳見註5)。程式交易的邏輯條件是以技術分析為基礎,只能對量、價產生直接的反應。對於盤後發生的重大事件,除非事先已有跡象,能夠透過價格顯現出來,否則別說是程式,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預知。

反向,係指跳空方向與程式訊號留倉部位的方向相反,例如持有多單而遭遇向下跳空。

如果重大事件是在盤中發生,所引發的價格變動會產生連續性的軌跡,使程式得以按邏輯條件做出該有的動作;盤後事件所造成的反向跳空,在開盤之後虧損成為只能接受的既定事實。所以,不論是程式交易或人工交易,都無法利用原有架構的邏輯來規避類似的風險(詳見註6),必須另外在架構之外規畫避險策略。比方說,已知在某個時間將發生如大選、經濟數據公布或政策宣示等重大事件,而程式訊號仍持有部位,除了可以先策略性地清空部位或降低持有數量之外,也可以透過建立選擇權部位來掩蔽期貨部位的風險。

除非是事後。有些程式撰寫者為了使績效看起來更好,設條件讓模組於某特定時點前後不發出交易訊號,或產生與跳空方向同向的訊號。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