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觀念篇
一切從這裡開始
撰文者:曾崇銘、陳宥任
更新時間:2014-05-23
瀏覽數:40,298
1-3程式交易虧損的6大敗因
儘管程式交易有其優勢,可幫助使用者降低心理因素干擾,但即便建立了交易模組,若使用者缺乏正確的心態,仍可能導致失敗。以下說明6 個常見的失敗原因,讓讀者引以為鑒。
敗因1》對於程式的有效性缺乏客觀評估
沒有深入去了解模組的基本邏輯架構,如何能夠確認邏輯的合理性;未曾對模組的獲利結構進行客觀的評估,怎能確定模組「真的」具有獲利能力?評估模組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它所花費的時間和精神不見得會比建構模組還來得輕鬆,而且多數時候它是在初步架構完成之後,與修正模組的階段同步進行(如何評估模組的相關內容,稍後會在第4 章詳細交代清楚)。
即使模組的報表績效非常亮眼,也不足以代表一切,因為除了必須依每個人不同的客觀條件去考量適不適用之外,如果模組並非出於自己所研發,還要仔細評估所取得資訊的「客觀性」和「真實性」。
經由外購取得的模組,即使可以取得績效報表,但對邏輯條件仍然程式交易虧損的6大敗因無法進行深入的了解,這樣的評估自然只能獲得片面性的結論,因為它可能是利用參數和策略最佳化所拼湊出來的產物。
這也是為什麼我極力傾向於鼓勵及引導各位讀者,朝向「靠自己建構交易模組」的方向去發展之原因所在,而不是外購無法深入評估的模組或交易訊號。在看完本書之後,如果你真的還是無法跨入編撰腳本的門檻,或是根本不願意花時間去學習撰寫程式語法,仍然可以在交易邏輯架構到一定程度之後,透過外包委託他人代寫模組腳本的方式,來達到程式化交易的最終目標。
敗因2》未明確辨認模組性質及風險
沒有認真去弄清楚,模組在什麼狀況之下能夠賺錢、什麼狀況下可能賠錢?以及最差的狀況會有多慘烈;或是未曾確實評估過模組風險,作為設定起始資金、部位的規模及停止運作的依據,就貿然地使用模組,當然不會對模組運作後可能產生的最差狀況有初步的認知,並預先做好心理準備。除了將來可能陷入資金在連續虧損過程中被迅速耗盡的窘境,也容易產生信心問題,進而影響一致性原則的維持(詳見註1)。
每一個交易人對於風險的忍受程度並不一致,包括主觀上對於虧損發生次數,以及實際上資金的虧損數額。這就是本書中一再提及「所採用的模組必須適合自己」的原因。
一旦遇到出乎意料的狀況,許多交易者會斷然否定模組的效能,而停止跟隨模組,並且做出「程式交易無用論」的主觀評斷,因為事先都不曉得要對模組做評估,更別說事後還能去找出錯誤的真實原因。然後,又再度回到尋找聖杯的迷思之中,重複著「試了又錯、錯了再換、換了再試、試了又錯⋯⋯」的無盡循環(詳見圖1)。
對的事,在不對的情境之下,也可能演變為錯誤的結果;再好的模組也可能讓使用者承受最終虧損的結果,因為堅定的意志總在一次次連續虧損中被磨耗殆盡。你不能保證每次開始跟隨模組的時候,剛好都在它的損益曲線呈現上升的階段。虧損的訊號都跟到了,直到受不了而停止運行,其最終結果當然就停在「受不了」的虧損階段;等到模組又再回到開始獲利的階段時,它的績效卻已經與你毫無關係了!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