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15歲就開始打工,一路摸索可行的商業模式

3次起落 王陽明的創業夢

撰文者:林 竹 更新時間:2015-06-30 瀏覽數:47,661

雖然王陽明的創業資金是跟父親拿的,但他並非只是開口要,而是事先做足了準備,從市場現況與趨勢研究、鎖定哪些客層與經營特色,到資金運用等等,他提出完整的創業計畫,並向父親說明。

「因為我在改裝車廠工作過,我懂車,知道這群玩車人的想法與需求;而且那時市場還不錯,大家願意花錢改車,所以我提出了一份以德系車主為主要客群的創業計畫,向父親說明,最終才順利的拿到資金。」王陽明回憶道。


資金到位、自己懂設備與技術,又鎖定好客群,王陽明原本以為這段創業之路必然一帆風順。然而世事難料,開店不久,就發生了2008年金融海嘯,市場景氣急速下滑。

當時受傷慘重的不只是金融產業,各行各業都遭受波及,裁員與停工事件頻生。在收入不保、理財虧損下,大部分的人都緊縮消費,尤其是改車這種「非必要」支出,更是優先刪減的花費項目,這也是王陽明改裝車廠生意一落千丈的原因,而最初投入的資金也只剩下5成∼6成。7個月後,王陽明與合夥人決定認賠結束生意,中止這項燒錢的新創事業。

雖然第1次創業的結果是失敗的,但王陽明對創業的志願反而更加堅定。於是,他帶著此次創業失敗累積的經驗以及結束改裝車廠後僅存的資金,準備再次創業。只是這次他不留在美國,而是踏入中國,投入競爭激烈的上海市場。

第2次創業》成功打造差異化夜店 卻因跟風盛行小賺出場

2009年,王陽明再度與朋友合夥,在上海開了第1間以美式風格為主的夜店。王陽明分析,那時候上海大部分的夜店裡,放的音樂是西洋流行樂、陳列販售的酒類則以威士忌為主,因此他就在音樂風、酒品項這兩個夜店的經營重點做差異化,不但導入當時上海少見的Hip Hop音樂、引進國外DJ與樂團在舞台表現,更簽下高級香檳與伏特加,增加供酒的種類。

「店裡有一間小小的辦公室,白天我在辦公室裡面,與夥伴一起談行銷策略,怎麼開拓市場;晚上則守在店裡面,與客人互動,看哪裡還有不足的地方,要如何調整。」王陽明說。因為做到市場區隔,成功引領潮流,他們的夜店逐漸在上海市場打出名號,不僅回本,還屢創營收新高。

但上海跟風盛行,後來仿效王陽明做法的夜店愈來愈多,競爭加劇,使得店裡的營收和利潤節節下滑,「加上日夜工作,身體實在吃不消,開業2年半後,我跟朋友就把整體的經營模式全數賣出,小賺一筆離開上海。」王陽明頗感無奈地說道。

2011年,他結束在中國的夜店生意,回到台灣,並計畫出道當演員。「那時我忙著找經紀公司、試鏡,卻不敢跟別人說『我想當演員』。」王陽明說,因為那時已經28歲,踏入演藝圈算是高齡,所以只想努力多嘗試各種機會,而不想說太多、太張揚。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