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常識
保單年度體檢 先看風險保障
撰文者:彭金隆
更新時間:2016-03-01
瀏覽數:8,721
一元復始,每年一開春,就是年度檢視手中保單的最佳時機!保險商品很多元,不過,投保應有先後順序。先顧全「風險保障」,再考慮「儲蓄投資」,最後才是「節省稅負」,這個順序正可用來檢視既有的保單適不適合、保障夠不夠。
「風險保障」,是保險最重要的思考點!如何評估保障買得夠不夠?許多人認為保障型保險就是承保身故、全殘以及疾病風險,例如壽險、意外險與醫療險,這個觀念需要修正。其中,殘廢或疾病保障比較單純,這些險種的被保險人就是受益人,不管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需要這類保障。身故保障則不同,年紀愈大,需求反而會隨年齡遞減,取而代之的是老年風險保障需求,例如年金險、長照險或養老險,應隨年齡增長成為保障重點。
了解保障需求變化後,如何估算風險保額需求?主要有2個方法:1.由需求出發、2.由供給出發。前者是以被保險人「被需要」的程度去估算,當被保險人出事、無法再提供經濟支撐後,家人需要多少錢才能維持一定年期的正常生活所需,這個額度就是他的身故或全殘風險的基本保額。另外,若被保險人有房貸負債、未成年子女養育,以及父母照護需求,也應合併估算。至於老年風險保障,可用對未來生活需求的想像,推估出一個額度,例如每月2萬元、給付30年,作為購買年金險或是長照險保額的規畫。從供給出發則是所謂的「人生價值估計法」,概念上先估算個人在工作期間的經濟價值(賺錢能力),當作保障額度,當被保險人離世,保險理賠金應可提供相近的經濟價值。例如,某人年淨收入為50萬元,估計工作30年,考量許多未來變化因素和利率變化,折算成現值約是2,000萬元,那身故保障也應有2,000萬元。用此法估出的保額會比較高,市場則多以需求角度估計。
檢視完風險保障後,進一步檢視具儲蓄、投資功能的保單。由於保險公司的可投資現金與範圍比散戶更廣,且拉長投資期間,可獲取的報酬可能更高,因此保險公司願意提供比定存更高的收益率給保戶。若手邊有閒錢且短期內不會動用,則可在買齊保障後,考慮儲蓄型保險商品。但要注意,保險不是定存,若要提前解約或把保費拿回,都要負擔一筆費用,一旦如此將失去累積資產的意義。
最後,保險還有節稅功能。除了每年5月報稅時每人有2萬4,000元的保費扣除額外,只要不違反最低稅負制規範,壽險給付在多數情況下都可免所得稅或免課遺產、贈與稅,高資產者在做財富移轉時有相當節稅功能。(plan_smart@bwnet.com.tw)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經歷: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副祕書長、金管會人身保險保單審查委員
◎現職: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
自費醫療逐年增加?需要健康醫靠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