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沒說的事

從幕前到幕後全包辦,帶領劇團走過解散危機

趙自強:創意才是賺錢的方法

撰文者:陳彥丞 更新時間:2016-10-01 瀏覽數:32,237


螢幕前總是以搞笑、溫馨形象迎人的趙自強,除了以「水果奶奶」的身分受到大小朋友歡迎,在2000年時,他還創立了「如果兒童劇團」,並帶領著劇團走過了風風雨雨的16個年頭,期間劇團一度窮到瀕臨解散,但他仍咬著牙,撐了過來。

受到景氣不好的影響,藝術與文化常會被消費者排至較後方的消費順位。趙自強提到,兒童劇的觀賞者是小朋友,但能夠決定是否要看劇的卻是家長,也是經營親子類型戲劇的困難之一。


根據文化部公布的《2015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資料顯示,表演藝術類中的劇團年營業額,光是2014年就跌落3成,而親子類型的戲劇,衰退幅度則更是明顯。

草創期》
遇SARS演出全取消
才發現自己「窮到不能倒」
舞台上,趙自強帶給大家歡樂,下了舞台後的他,卻總是煩惱著從辦公室到舞台布景等各式各樣的成本支出,甚至在剛開始擔任團長時,連便當錢都讓他大吃一驚,「表演時,包括演員、工作人員與表演場地的人員,一頓午餐就要花超過1萬元。」他瞪大眼睛地說。

如果兒童劇團的第1齣戲《千禧蟲蟲歷險記》,就在趙自強當時對劇團經營、製作成本都不熟悉的情況下,付出慘賠300萬元的代價。

儘管當時趙自強的許多演藝圈好友,都在各自的電視節目中幫忙宣傳,但直到開演前2天,票還是沒有全部賣完。售票收入不如預期,支出卻是大大超標,然而當時他還停留在拍電視的思維,隨著劇情每換一次場景,實體布景也就跟著更換,但是每換一次布景都是在花錢,不光是新布景的製作成本,換布景時也需要雇用人力協助更換。

趙自強說,成為經營者之後,金錢對他來說不再是自己溫飽即可,底下的每一位員工背後,都代表著一個家庭,因此他肩膀上的責任感也隨之加重許多。

2003年台灣爆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如果兒童劇團第一次面臨的大危機,原本預計演出的23場戲劇臨時取消,當時劇團面臨解散危機。

趙自強回憶當時的處境是「連倒閉的錢都沒有」,他說「要有錢才能倒閉劇團」,當時卻是窮到不能倒,因為員工離開需要資遣費,戲劇製作的道具與布景,也需要花錢才能夠請環保局前來協助清理。

在這樣的困境之下,劇團只剩下3個人維持最基本的運行,直到SARS危機解除之後,才在2003年下半年復團。

蛻變期》
用有限預算製作優質戲劇
體會創意才是本質
經歷過解散危機後,不願負人的趙自強也得出了劇團「下限水位」,也就是公司帳面上至少要留下600萬元現金,才能夠在突發事件時,擁有清算的空間。

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趙自強仍清楚了解自己想要做兒童劇的信念,因為對他來說,兒童是全世界最好的觀眾,他們只看品質、不看品牌,每一齣戲劇都必須要有獨到的想法,才能吸引兒童的目光,「為了他們表演是非常快樂的。」趙自強笑著說。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