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從心學理財

設定報酬率前的必要思考

撰文者:艾爾文 更新時間:2017-06-01 瀏覽數:7,082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3面向判斷風險承受能力
避免因錯誤決策賠家產
說到底,風險承受能力應該依個人調整,而決定一個人能承擔多少風險的因素有很多,但礙於篇幅,我這邊僅先整理3個面向供你思考,分別是知識面、時間面與財務面的風險。

知識面的風險,是從對投資工具的了解來界定;一個人對投資工具愈熟悉,在同樣的預期報酬率下,所面對的風險就比不熟悉的人少。比如一個對基金投資有經驗的人,他可能只需要承受5%的風險,就能賺到15%的報酬;而不熟悉的人,可能要冒30%的風險,才能賺到15%的報酬,風險報酬比完全不同。或者,一個只熟悉房地產投資的人,如果某天要開始投資股票市場,他所承受的風險也馬上變高。


時間面的影響則是來自本金對當前人生階段的重要性,若需要實現獲利的時間距離現在愈近,或是愈重要,所要承擔的風險就要比較低。好比離退休時間點愈近時,預期的報酬率應該就要愈低,以求穩定的報酬、較低的風險。或者,如果一筆資金需要在5年後拿去運用,比如教育基金、結婚基金,這筆資金所能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要比10幾20年後的退休基金低。

最後一個相對風險則是財務面。當一個人的資產愈多,或是所能賺取的獲利來源愈廣,能夠承擔的風險也就愈高。比如有個投資機會是投資100萬元能獲得淨利20萬元,總資產有1,000萬元的人與只有200萬元的人所承擔的風險也就不同,當本金100萬元虧損掉時,一個只損失10%的資產,另一個則高達50%。

投資時,對於風險絕對不能忽略這個觀念:風險不是看自己「想要」賺多少,而是看自己「應該」賺多少。好比開車時雖然油門只要敢踩下去,時速飆到150公里都可以,但實際上我們還是會依據個性、駕車技術、身旁坐的是大人或小孩來決定開車的時速。如果一筆投資只是一味的以別人的標準來決定預期報酬率,那麼不只很難睡得安穩,還可能因策略錯誤賠上所有家產。

下次,當你接收到一個報酬率資訊時,希望你也能先思考背後的投資風險是不是自己所能承擔,而不是只關心該報酬率能夠為自己賺到多少財富。畢竟,投資風險的控管並不只是關係到獲利,更是關係到接下來的人生。

理財好觀念》
投資時,對於風險絕對不能忽略這個觀念:風險不是看自己「想要」賺多少,而是看自己「應該」賺多少。

學歷:交通大學研究所
經歷:上市公司電子工程師
現職:富朋友理財筆記站長
著作:《下班後賺更多》、《從零開始穩穩賺》、《你的夢想就是最棒的存錢筒》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