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鴻海為何現金減資?
撰文者:怪老子
更新時間:2018-07-01
瀏覽數:27,616
鴻海(2317)最近宣布2017年每股配息2元,以及每股2元的現金減資。鴻海是大家公認的績優股,董事長郭台銘更是大家尊敬的企業家,因此鴻海的減資也被許多媒體合理化了。然而,鴻海真的現金已經多到必須退還給股東了嗎?是否另有隱情不得而知,但從財報上的解讀,只是股東節稅及提升股價而已,並無特別經營需求。只要從權益的角度來探討,就能夠了解其中道理。
減資分為彌補虧損及現金減資。通常企業在累積鉅額虧損後,淨值低於票面金額過多,為了避免成為全額交割股,就會進行彌補虧損的減資。這類減資只有會計作業,對投資者權益沒有實質影響。此外,股價低於票面的公司要增資時,通常會先減資再增資,因為《公司法》140條規定,股票的發行價格不得低於票面金額,也就是增資股價不能低於每股10元。然而市價已低於10元的公司,若新股要用每股10元發行,恐怕很少人願意繳款,於是會透過減資註銷部分股票,而且股數減少的幅度,也必須大到足夠將股價推高到每股10元以上才有吸引力。
例如陽明(2609),雖然2016年底股本還有300億4,401萬元,但待彌補虧損高達176億5,711萬元,總權益158億884萬元,每股淨值只剩5.3元,股價也只有4.68元。萬一持續虧損造成淨值低於5元,就會被打入全額交割股。於是2017年第1季減資160億498萬8,000元,等於每千股減少532.71115股,之後再以每股10.48元私募1億6,133萬股,同年又以每股12元增資5億股,所以到2017年底股本回到232億3,025萬元(23億2,303萬股),期末總權益260億3357萬元,淨值回升到11.2元。
彌補虧損的減資並沒有任何現金流出,只是將減少的股本拿來填補待彌補虧損,所以權益總額不變。總權益不變而股數變少了,淨值當然會提升。同時股價也會跟著上揚,因為總市值不變而股數變少了,每股價值提升。對股東而言,雖然股價上漲了,但持有的股數相對減少,持有的總價值不變,所以股東沒有占到任何便宜。證交所的減資參考價就是根據這樣的原則算出來的,對這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我在《Smart智富》月刊237期的專欄〈減資造成的股價上漲只是虛胖〉。
而現金減資通常是公司持有過多的現金,卻苦無投資標的,只好將現金退回股東。通常是比較有良心的企業才會這麼做,許多公司即便擁有多餘的現金也不願配出來,直接拿去炒股票,把投資當成公司的副業,有獲利倒也還好,萬一造成業外虧損才得不償失。
然而近年所流行的現金減資,多半只是提高股價的假象,並非真的現金過多。只要對財報有所理解,並不難從中看出端倪。就以近期最熱門的鴻海現金減資為例,2017年每股配息2元,同時也每股現金減資2元,也就是股東每股可以領到4元現金,但股數相對減少2成,每1,000股換回800股。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