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公司合併是利多嗎? 菲利普.費雪檢驗合併案的9項投資指引
撰文者:菲利普.費雪 譯者:蕭美惠
更新時間:2018-12-26
瀏覽數:25,150
這些年以來,股市對跨足數項極為不同業務的公司,一直給予較低的本益比,低於業務集中在一種或少數產業的公司,這或許是一項正確的規則。假如真是如此,針對新近在以前不曾投入領域進行大型收購的公司,給它們較低的本益比,難道不也是一項完好的評價政策嗎?像給予這種較低的評價,難道不該至少持續到這些公司的管理階層,證實他們有能力同時做好「腳踏兩條船」的艱難工作為止嗎?
因此,取決於合併的性質,我們可以把它們總結為投資意義可能有很大差異的事件。我相信,真正大型的合併,為股東帶來的陷阱多過它們承諾的。但我要介紹一種新的相關事業活動領域,那就是組成共同控制公司。這不是合併,而是兩家以上技術背景通常不同的大公司,聯手組成一家新公司,由數家母公司共同管理。例如,陶氏康寧(Dow Corning)和歐文斯康寧纖維玻璃(Owens Corning Fiberglass)這些極為成功的公司,這些合作近年來散見於經濟地圖。它們絕大多數都是成功的,很多公司甚至極為成功。
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活動成長的理由。隨著產業愈來愈趨於技術複雜,開啟的新商業機會,或許遠超出一家公司的技術能力,但不會超出兩家以上科學專業知識不同的公司合併後具備的技術。又或如一家或一家以上的創辦公司或許不具備技術背景,但擁有新公司需要的原材料供給,或是對重要市場有深入的了解。另外,像是經常需要大量資本,有時也是組成這種聯營企業的另一個因素。
組成這類公司的合理商業邏輯,並不是眾多這類公司成功的唯一理由。另一個理由,是許多的母公司都有傑出的主管,這表示他們可以把優秀人才轉移到新公司。新公司起步時,就可避免新手上路的危險,這個因素困擾許多原本充滿機會的新公司。
眾多聯營企業都很成功,它們是否讓母公司的股價大幅上漲?我認為,大致上來說,沒有。從股市的本益比來看,共同控制公司以股息形式繳給母公司的獲利部分,其市場評價跟母公司的獲利是一樣的。但,我相信,除了極少的案例,投資人不太在意母公司在聯營公司保留盈餘的占比,而比較在意母公司本身的保留盈餘,這表示聯營公司保留作為未來成長所需的盈餘,對母公司股價產生的影響,比不上母公司保留盈餘作為未來成長對股價的影響。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