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恐慌氣氛下的投資因應之道
撰文者:曾淑雲
更新時間:2020-05-01
瀏覽數:28,697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肆虐的影響,擔憂經濟將重回大蕭條時期的恐慌心理,籠罩全球金融市場,投資人急於保有現金的心態,使得各種類型的資產均面臨到強大的拋售壓力。隨著市場陷入極度混亂,許多投資人都不免慌了手腳,不知是否應該盡量減持手中的投資部位,或是應該將市場的下跌視為加碼布局的機會?晨星個人理財研究總監班仕(Christine Benz)對此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投資人必須要先釐清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財務目標,並審視手中的投資組合內容,依據每個人各自不同的狀況才能找出最適當的因應之道。
應忽略短期市場波動
控制風險於可承受範圍
班仕指出,大多數投資人,尤其是投資新手,其實並非真正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往往在多頭市場誤認自己可以承受較高的風險,結果在面臨今年此種市場逆境時,又轉變成對風險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之所以會如此,就是因為投資人很容易將風險(Risk)與市場波動(Volatility)混為一談。班仕認為,投資人是否能夠忽略市場的短期波動,並專注於將風險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將是影響投資人能否達成長期財務目標的一項重要關鍵。班仕表示,對投資人來說,區分風險與市場波動,雖然比較像是對於不同名詞給予精準的定義,但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性,的確可以帶來相當大的幫助。
「市場波動」代表的是單一證券、投資組合,或者市場類別在短期間內(通常指1天、1個月或1年)出現的價值變動。例如股市在2019年的上漲,或是2008年的大幅下挫。也就是說,如果投資人沒有要在短時間內賣出手中持有的投資標的,那麼市場波動不僅不需要被視為一個問題,甚至可以說是投資人的「益友」,因為這代表投資人將有機會用更低的價格來買入更多標的。
「風險」其實代表著投資人未能達成原先設定的財務目標,或是因為持有的投資標的表現不如預期,而必須被迫調降財務目標的機率。因此,從以上這兩個字詞的定義來看,風險才是投資人真正需要擔心的,至於市場波動只不過是新聞中不時出現的雜音罷了。
因此,當投資人面臨市場大幅下挫時,從市場波動的層面來看,投資人可以利用定期定額的方式,降低手中持有標的之投資成本;或是透過同時持有股票與債券,平緩持有單一資產類別時承擔的價格波動。
不過,若是從風險的角度來看,投資人應該要重新檢視目前持有的資產組合,確認是否仍然足以達成既定的財務目標,以及是否有調整的必要。尤其是關於退休理財計畫,是現階段最重要的第一步工作。
在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之際,進而對未來退休後的每月固定收入進行檢視。班仕建議,投資人應該重新檢討自己平日的收支狀況,從中找出是否能夠有較多的預算可以提高退休基金的提撥率。雖然,在下跌的市場中,還要增加投資金額,對於投資人在心理上可能產生很大的壓力,然而,能夠用更低的價格來增加自己的退休基金儲備,事實上將有利於整體投資組合的長期表現。
除了評估並重新調整投資組合中各類型資產的配置比重外,班仕也提醒投資人必須檢視手中持有的股票標的,畢竟在經過長達10年的多頭市場後,目前持有的標的很可能會過度集中於成長股或科技類股,應重新加以檢視、調整,對於投資人的整體資產配置來說,也是較為健康的發展。
當然,如果是那些年齡較長者,或甚至是早已進入退休階段的投資人,股市大跌無疑會對他們的退休儲備帶來相當大的傷害。因為這類投資人每個月從退休基金中提領的固定收入多數在退休儲備中占據較大的比重,並且當未來股市反彈回升時,這筆退休基金將更難跟隨市場收復損失。若是面臨到這樣的狀況,班仕建議投資人,不妨試著減少每個月從退休基金中提領的金額;此外,也可以在平時另外建立一筆包含現金與債券的緊急預備金,其金額至少需要能夠支應一整年的必要支出,如此便能夠在股市大跌時,不會因為生活所需而被迫以較低的價格,拋售手中持有的標的或資產。
最後,班仕建議投資人,當面臨到類似今年這種股市大跌的狀況時,最好減少觀看相關新聞,因為在股市大跌期間,這些新聞往往都會過度傳遞出市場的恐懼氣氛,從而影響投資人理性判斷的能力。班仕認為,市場愈是恐慌的時刻,投資人更應該冷靜思考、檢視原本設定的目標,嚴守應有的投資紀律,避免在恐慌及衝動下採取任何行動。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EMBA碩士、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台北大學前身)經濟系學士
經歷:證券、銀行與投顧等金融相關產業
現職:晨星台灣區負責人
延伸閱讀
▶解讀當前產業的危機與轉機
▶疫情衝擊難料 基金該如何布局?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