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情報站
醫療保健業走向「消費化」趨勢
撰文者:陳碩存
更新時間:2022-12-01
瀏覽數:14,335
自2021年開始,市場進入高度震盪,具高度成長特性的醫療保健產業,也面臨和其他成長股同樣的宿命,不僅公司價值估值逐漸走低,募資方面也變得愈加挑戰。但因為這個產業的企業極力改變發展策略,包括保留現金、提升營運表現,再加上愈來愈多相關企業積極發展新科技,支撐著醫療保健產業的成長動能依然熱絡。
在人口持續快速增長下,全球在2022年11月中正式邁入80億人口大關,預期到2050年之前,人口可望持續增至近100億。
而隨著醫療品質進步,全球面臨更嚴重的高齡化問題,預期平均壽命將從72歲上升至77歲(詳見圖1)。在高齡化社會下,政府在醫療保健上的支出節節高升。除此之外,當前社會對提升醫療效率需求仍大,這些因素都促使健康保險的成本持續攀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光是2019年全球在醫療保健上的支出就達8兆5,000億美元(占全球GDP的9.8%),是2000年的2倍。根據一份統計8個成熟國家的研究發現,老年人口(65歲以上)在醫療保健服務上的年均支出,是同期勞動人口年均支出的3倍。此外,現在的醫療制度也存在營運效率低落的問題,根據美國醫學協會(AMA)的研究發現,2019年約有7,600億美元~9,350億美元的支出,浪費在非必要的醫療上。
科技技術持續進步
降低醫療費用及浪費
上述內容凸顯一個重點,亦即:當前全世界對醫療的需求市場龐大,而科技的應用很可能進一步協助掌握及擴展這個龐大的市場商機,並實際改善醫療上的困境。
比如在醫療無法普及問題上,居家醫療成為一大亮點:看好數位醫療前景的亞馬遜,以39億美元購併美國實體及數位醫療服務業者One Medical。居家醫療除為病患帶來更便利的醫療體驗外,也具備強大的成本優勢,能深入不同場域,達到普及化。而在醫療浪費問題上,藉由科技對比預估和實際的投入與產出,能達到減少醫療浪費。
除了改善醫療的結構性問題之外,未來融合科技技術的生物發展也是一大成長動能,像液態活檢、空間基因學與合成生物學,有望提前偵測癌症等疾病,或作為全新的製藥方法皆是。
而隨著計算資料的技術成長快速,基因資料的定序費用大幅減低,自2001年以來,基因定序每次的費用自1億美元降至不到1,000美元(詳見圖2),甚至基因定序公司Ultima Genomics近日更聲稱基因定序的費用僅需100美元。
另外,醫療保健產業目前逐漸走向「消費化」(Consumerization)也值得關注。除了患者外,「健康的消費者」也是未來引領健康科技普及的重要趨勢。例如近10年前健身追蹤用的穿戴式裝置首次問世之後,現在種類也愈來愈多,使用率也逐漸成長。有愈來愈多穿戴式裝置正被用於醫療目的,包括監測中風、跌倒警訊,及收集即時的診斷數據以改善臨床決策。
醫療保健產業的科技數位化除了是未來必然趨勢外,也具有強烈ESG色彩,在現存制度下,醫療要達到普及、高品質和人人可負擔目標仍有許多障礙,但若是使用遠端醫療和穿戴式裝置的診斷影像進行預防性篩檢,就可以大幅減低檢查支出,也有擴張醫療保健服務到更多地方的潛力。再搭配其餘發展如基因序列等技術研發則可加速治療的創新,達成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而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也不斷帶來治療的創新,得以有效增進全球的健康福祉。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