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今年台灣景氣上肥下瘦、外強中乾

撰文者:張真卿 更新時間:2025-07-01 瀏覽數:5,123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景氣循環是總體經濟活動的波動,一個景氣循環是指許多經濟產業活動大約同時期發生谷底、復甦、繁榮、高峰,然後衰退、蕭條,又谷底的情形。這一連串的波動會周而復始,但不定期的發生,其持續期間長則10年,短則3~5年不等。也就是說,不管現在經濟景況有多好,未來總是還會有另一次的衰退出現。當身陷景氣衰退、蕭條,至谷底時,也要記得,未來一定會有復甦、繁榮和高峰的一天。

實務上,一個景氣循環週期包含一個擴張期(復甦、繁榮和高峰),以及一個收縮期(衰退、蕭條和谷底)。景氣擴張期是由景氣復甦期開始,當景氣於谷底開始復甦時,公司的營收增加,獲利會成長,每股稅後盈餘(EPS)自然也會上升。這階段因為公司基本面表現亮麗,股價通常也會跟著上漲。大家一片樂觀,廠商積極擴產,景氣進入繁榮期。


在景氣高峰期(繁榮期末端),公司獲利依然可觀,但無法再成長,股價開始呈現高檔盤旋,漲不上去的現象。最後股市出現成交量暴增,股價不再創新高,此時景氣無力再往上攻堅,景氣的擴張期就結束了。

接著進入景氣收縮期。在景氣衰退期,公司獲利仍在,只是營收成長的速度變緩慢,獲利因為同業競爭而壓縮。到了景氣蕭條的時期,公司營收開始衰退,出現虧損,甚至倒閉事件時有所聞,人民失業比率升高,消費力道下滑。此時政府往往開始拼經濟,採取擴張的政策來刺激景氣復甦。例如:在貨幣政策上,降低存款準備率,調降重貼現率;在財政政策上,降低租稅,獎勵投資,擴大公共內需建設。蕭條過後,景氣進入谷底,沉寂一段時間之後,又會開始復甦,不斷周而復始。

運用景氣燈號趨勢
判斷股市未來走向

一般民眾最常用景氣對策信號(又稱「景氣燈號」)來判斷景氣的走向。景氣燈號每月由國發會公布,以類似交通號誌的5種燈號代表當時景氣狀況。國發會統計包括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海關出口值等9項構成指標,每項分數為1~5分,加總後就可得到綜合判斷分數,介於9~45分之間。

若綜合判斷分數為9~16分,燈號是藍燈,代表景氣陷入低迷;17~22分為警示性黃藍燈,代表景氣可能轉向;23~31分為綠燈,代表景氣穩定;32~37分為警示性黃紅燈,代表景氣可能轉向;38~45分,燈號是紅燈,代表景氣熱絡。

要注意的是,景氣燈號是股市的落後指標,投資人千萬不要以景氣燈號的位階來判定股價走勢,但是投資人可以運用燈號的走勢來判定股市未來的方向。例如:景氣燈號的綜合分數慢慢回升向上走,即使在藍燈,股價也有可能向上攀升;景氣燈號的綜合分數向下修正,即使在紅燈,股價也有可能開始做頭下跌。

1999年的時候,全世界網路盛行,電子類股表現優異,台灣以電子類股為導向,當時景氣燈號來到了紅燈,股價也在萬點附近。到了2000年之後,因為高科技泡沫化,加上台灣政黨輪替,景氣燈號由紅燈一路下滑到藍燈,當時股價最低跌到3,411點(2001年9月26日最低價)。

2007年與2008年也是同樣的情形。2007年全球景氣高漲,台灣的景氣燈號一度來到紅燈,當時股價也在9,000多點,此時為賣出股票的時機。隨後美國發生次級房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全世界股價修正,這個時候景氣又一路下滑到藍燈,當時候股價最低點跌到3,955點(2008年11月21日最低價),此時為買進股票的時候。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