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美國、荷蘭推普及運動,帶動產業成長

黑傑克專欄》單車風行 客製化創造高毛利

撰文者:黑傑克(李挺生) 更新時間:2018-05-16 瀏覽數:2,572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關鍵字:

自行車 自行車股 高毛利

建國百年,讀了超過100部小說,最好看的翻譯小說就是這本:《奇風歲月》。(純粹滿足各位的好奇心,最好看的台灣小說是《私家偵探》)

主角是美國南方鄉下的小男孩,在學校屬於不被老師疼愛、沒特別專長、會被欺負的那群,一邊想法子躲過麻煩,一邊給自己找些樂趣。那個小鎮,有做黑的惡霸、酒醉會家暴的鄰家叔叔、收紅包的警察、因產業移轉失業的爸爸們、從馬戲團逃走的三角龍(被這群小朋友仗義偷偷放走的)、通靈的黑人老婆婆、退休的西部神槍手,還有一件離奇、找不到屍體的兇殺案。


故事從父子二人清早送牛奶目睹謀殺案開始,被害人的車被沉到湖底,可是報案後卻找不到屍體。作者把小孩成長的歷程、小鎮發展百年史、快被遺忘納粹集中營的恩怨,還有大人們覺悟後的懺悔行動,透過這樁殺人事件串在一起。

兩大技術改良
讓自行車更普及化
要放暑假了,幾個小男生騎腳踏車,帶著狗狗,到郊外的祕密基地,進行自己的結業式。騎著騎著,愈來愈快、愈來愈快,汗水滿天飛舞,他們就飛上天了。

哇,這不就是我小時候騎車的經驗!踩著踏板,就覺得自己是飛行員,可以是滑翔機慢慢飄翔在雲端,也可以開著戰鬥機追逐敵人,或教練機在做特技表演。迎面而來的風,真的就把作業、老師、考試跟學校吹得遠遠。

這小說真的好看,不過我要轉到投資這邊,自行車不只是美好的童年往事,也是亮麗的投資選擇。台灣已經過發燒期,最瘋的時候是2008、2009年,現在已經回歸正常,這個產業會不會繼續成長?

美國人寫了本《鐵馬革命》,講城市規畫如何影響騎自行車這運動。先摘要我的結論:荷蘭騎車的人最多,美國已經有波特蘭、紐約這幾個城市推動荷蘭模式,讓更多人以自行車當主要交通工具。因此我推測:會有更多美國城市加入、會有更多國家加入,等到中國也開始有這股風潮,才會是這波自行車普及運動的高潮。

這本書是美國觀點,從過去40年自行車的發展歷史,宣揚這場改變交通模式的革命,才剛開始。自行車會盛行,還是經濟因素推動的。1970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機,油價高漲,很多美國人開始騎車以降低生活費用;等到1980年代油價進入20年的空頭市場之後,大家又回頭開車;1990年代又重新開始,因為環保意識抬頭,用人力車換汽油車,有節能減碳的效果,但更多人換自行車的原因,還是省錢、省時間,騎車上下班或購物,可以順便健身!

要達到這效果,有兩個周邊條件配合,一個是登山車出現,這比以前要低頭的彎把公路車要舒服多了,而且輪胎與煞車系統的改進,也大幅提高安全;第二個是道路系統的演化,美國跨州高速公路系統在1970年代完成,專款專用的稅收,有部分被移到改造步道與自行車專用道,這讓騎士有更舒適、安全的環境。這兩個技術改良,讓一般人也可以享受騎自行車的便利。

台灣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應該是馬英九當台北市長任內,開始鋪自行車專用道。最早一條是在敦化南路安全島,中間草地弄一條幾百公尺長的水泥路,被罵慘了!後來才換成河濱綠地,與汽車走的主幹道隔離;再往後,才又在一般道路上隔離出專用道。最後推波助瀾,電影《練習曲》上演,自行車環島成為重要活動。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