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思考「我能提供世界什麼?」

工作不能只靠熱情 從累積「職涯資本」開始

撰文者:卡爾・紐波特 更新時間:2018-06-14 瀏覽數:4,457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如果你想愛上工作,應該摒除熱情思維(「世界能提供我什麼?」),抱持技能思維(「我能提供世界什麼?」)。我之所以主張這個策略,是源自於一個簡單的問題:一份工作之所以美好,究竟是為什麼?探索這個問題時,具體一點比較有幫助。我舉了幾個例子,他們都有很棒的工作,也熱愛自己的工作,其中包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電台主持人格拉斯、衝浪板製作專家梅瑞克。

以這3人為例,現在我要問的是:究竟是什麼因素使這3人的職涯如此精彩?以下是我的看法:定義美好工作的幾項特質。
1.創意:格拉斯不斷挑戰廣播的界限,過程中獲得很多獎項肯定。
2.影響力:從Apple II到iPhone,賈伯斯以不同的商品,改變數位時代的生活方式。
3.自主性:沒有人要求梅瑞克幾點起床或該穿什麼,他不是做朝九晚五的工作。


這些特質其實很稀有。多數職業在工作內容及做法上,不會提供員工很多的發揮創意機會、影響力或自主性。例如,你大學剛畢業,從事基層工作,你在公司裡比較可能聽到別人叫你「去換飲水機的桶子」,而不是「去改變世界」。根據定義,我們知道上述特質是珍貴的,因為那是讓工作美好的關鍵。經濟學基本理論告訴我們,想要獲得珍貴稀有的東西,需要以同樣珍貴稀有的東西去交換,這是最基礎的供需法則。根據這個理論,如果你想要獲得美好的工作,就要用珍貴稀有的個人特質去交換。

美好工作的職涯資本理論
1.界定美好工作的特質很珍貴,也很稀有。
2.根據供需理論,想要獲得具有這些特質的工作,你需要以珍貴又稀有的技能去交換。你可以把這些珍貴稀有的技能想成你的職涯資本。
3.技能思維是不斷的精進自己,使自己變成「讚到沒人可忽視」的狀態。這是很適合用來累積職涯資本的策略。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開創熱愛的工作,技能思維遠勝於熱情思維。

技能思維就是持續專注於個人產出;當你的目標是累積職涯資本時,就會抱持那樣的思維。這也是我提倡技能思維更勝於熱情思維的原因;這不是在為熱情存在與否或努力奮鬥的價值做哲理上的辯論,我的主張非常務實:你需要先精進自己,才能在職涯中獲得美好的東西,而技能思維一心想達成的就是這個目標。

不過,我必須坦言,這個論點也會衍生出一種比較悲觀的推論:熱情思維不僅無法幫你打造熱愛的工作,很多情況下還可能阻礙你達成目標,甚至釀成悲慘的後果。

一般大眾對於「一個人究竟是怎樣愛上工作」抱持普遍相同的迷思。主張「熱情假設」(使工作符合事先存在的熱情,是熱愛工作的關鍵)不是理想的建議。相關研究顯示,事先存在的熱情很罕見。而且,當你一心相信有個適合你的完美工作潛藏在某處,遇到職場現實不符合那個夢想時,往往會陷入長期的不滿和困惑。

這個體認帶出了下一個問題:既然「追隨熱情」不是理想的建議,又該怎麼做呢?由於界定美好工作的特質很珍貴稀有,如果你希望擁有那些特質,便要以珍貴稀有的技能去交換。我把那些珍貴稀有的技能稱為職涯資本,並指出開創精采職涯的基礎,在於先累積大量的職涯資本。

有了這個認知以後,我們開始探討職涯資本累積的過程。我主張,抱持技能思維很重要,也就是不斷增加你帶給世界的價值。相反的,大家普遍存在的心態則是熱情思維,心只想著世界能提供你什麼價值。這兩種思維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過,即使抱持技能思維,想要變得「讚到沒人可忽視你」也不是那麼容易。為了助大家一臂之力,我介紹心理學家深入研究的概念:刻意練習,也就是刻意挑戰比你擅長的事情更難一點的東西,然後立即獲得誠實的意見反饋。音樂家、運動員、西洋棋手都很熟悉刻意練習的概念,但知識工作者不太了解。不過,這對知識工作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你在累積職涯資本的過程中,只要運用這個策略,就可以大幅超越同儕了。(本文摘自天下文化《深度職場力》規則2)



延伸閱讀
不要怕做雜事、做事應永不放棄⋯⋯別輕信4個常見職場建議
宮崎駿:工作追尋價值,更要享受其中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