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小資女從媽媽身上學到3個理財觀,出社會3年存下百萬!

撰文者:林帝佑 更新時間:2019-06-05 瀏覽數:17,348

關鍵字:

投資理財 存錢 第一桶金 佑佑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理財教育,因為這門學分才是一輩子受用無窮的知識和技能。但以佑佑7年級後段班的年紀來說,我的上一代對「理財教育」這個名詞仍頗為陌生,哪有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能夠教育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呢?

好哩家在,因為我的母親很會「拑家」(台語,意為善於操持家務),俗語說「言教不如身教」,從母親的身上,我得到很多正確的理財觀念。最重要的,像是以下幾點:


1.比對帳單&記帳
每次去完賣場,回到家,媽媽會把發票明細與提回來的東西一一比對,確認價格對、東西對、數量對,然後才一一放到冰箱或櫃子裡;接著,就會看到母親將今天的花費逐筆記到桌曆上,這樣到月底,就可以加總知道這個月總共花了多少錢。

當你比對帳單,有時候會發現標價與結帳的金額不符,於是,知道這個狀況的我,長大後也養成了比對帳單的習慣。記帳就不用說了,佑佑分享過很多記帳的方式,我用的是「倒扣」的方式,每個月以固定金額作為生活費花用。

2.預算分配,收入>支出
每個月爸爸領到薪水,就會聽到媽媽說多少錢要給奶奶、多少錢要繳保費、多少錢要幹嘛幹嘛的,有時候月底,還會聽到媽媽說錢不夠用,只好挖東牆、補西牆…。

嗯,想要在有限的收入中安然度日,你必須要有預算分配的概念,而不是拿到薪水之後想花就花,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收入絕對要大於支出,否則月底就只能吃老本,久而久之就等著喝西北風!同時,你還要有「緊急預備金」或是「備用金」,這樣要「補西牆」時,才有錢可以救急。

3.比價&思考需要或想要
印象中是從國小高年級開始,媽媽在每學期開學時會給我1,000元,讓我自己去挑選鞋子,她說「你可以買、可以不買,想買名牌就自己拿零用錢補。」這樣的方式讓我理解,原來,同樣的錢可以做不一樣的事。

所以,只要我的鞋子沒有壞掉,我就不買,要買,也不會買名牌球鞋,因為超出預算要用零用錢補,多傷荷包啊!這也間接讓我學會思考,買東西到底是需要或想要?

而且因為和母親一起去逛市場或賣場,看著她細算物品的單價、或與攤販老闆議價,這些身影烙印在我心中,長大獨立生活後,比價、議價亦為我購物時常常用上的方法。

理財教育的身教很重要,如果你有一套很好的理論,卻在孩子面前花錢不手軟,那我想,這套理論一點用處都沒有。以上這幾個觀念,都是關鍵又基礎的原則,且便於用身教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如果你還沒有想好用哪一套理論來教育孩子,不妨就從這些情境開始吧!

經授權轉載自Hi~I’m 佑佑 :)

7年級後段班,不是草莓族、也絕非靠爸族。目前在《Smart智富》月刊擔任記者,不只因為工作需要,而是本身熱愛理財,所以積極學習任何能賺錢的相關知識。工作5年,還了20萬元的學貸、去了9個國家,還累積破百萬元的資產,被同事戲稱「小猶太」,希望能幫助讀者一起賺大錢!出國玩!

延伸閱讀
向股神學理財》巴菲特自製漫畫教會孩子的事:當你真正存一分錢,才真正賺進這一分錢!
存錢懶人包》月薪3萬無痛存錢法大集合!每年多存4個月薪水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