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與其陷入總體分析的汪洋大海,不如深入研究單一公司

價值投資大師:小錯誤易於彌補,從小處著手增加投資勝率!

撰文者:陳達美股投資 更新時間:2018-07-24 瀏覽數:6,975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二、賭博、投機、投資
這是個老話題了,但T神引進了一些原創的想法。

首先我們要說賭博、投機與投資之間肯定不是涇渭分明的,投資總是帶一點投機性,甚至帶一點賭博性;而且賭博未必一定邪惡。賭博就像大伙們的啪啪啪生活——名聲上都有點不方便放在台面上說,但是卻被被廣泛的實踐,乾的時候你還會覺得巨爽,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也離不開這倆貨,所以嫖賭皆是情理。而至於某一筆交易,你說你是完全在投資,而不帶一點點的投機更不是在賭博,我是不信的。


但是賭博、投機與投資又肯定是彼此有別,但要如何區別?T神首先把人類壓注的行為分成了事件性壓注和整體性壓注,如果你對某個事件(比如兩家公司合併)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而壓注,這不能稱為投資,可以叫做精明的投機;如果你只是做了泛泛的研究,那就叫輕率的投機;如果你根本不做任何研究就赤膊上陣,那就是賭博。

而投資只存在於整體性的下注,比如基於你對一個行業長遠發展的判斷。如果你的研究通透,那就叫投資;如果你的研究泛泛,那也是投資,但這是風險較高的投資;如果你完全不做研究、又是把眼一閉蒙一把——這地就沒得洗了,仍然是在賭博。

所以在投資過程中,對於一些事我們免不了要投機。問題是我們要知道什麼值得你去投機。比如你去投機某公司的下一個季度財報,這就很不值嘛。第1,正直的你肯定沒有內幕信息,你也很難比市場更準確地預測財報表現;第2,就算你能準確預測財報,你還要再猜準市場對這份信息的反應,財報beat但股價被beat down的事情屢見不鮮。我經常對客戶說,賭財報基本上就是一個五五開的賭局(50/50 chance game),你要是算上交易傭金、機會成本這些明的暗的開支和成本,你連五五開的勝率都沒有。

那哪些方面值得你花點精力去投機(預測)呢?

T神認為是這些方面:
1. 管理層能不能在關鍵時刻裡做出英明的決策。
2. 行業是不是將會遭遇或者正在遭遇這些估值殺手——大宗商品化(commoditization)、行業過時淘汰、槓桿高。
3. 股票的合理內在價值區間。

三、到底如何控制投資風險
對於一個僅僅做多(long only)的組合,控制風險基本上有兩種南轅北轍的方法:1.多樣化;2.精選化。多樣化很好理解,通過配置相關性較低的資產來降低組合的波動性,成本最低的方法是投資低收費的指數基金。多樣化的另一種解釋,就是在一個龐大系統中利害總是可以相抵——油價跌了,能源業遭罪了,但航空業卻撿了便宜,從整體來看系統沒有崩潰。所以持有廣泛多樣化的指數的投資者僅僅面對系統風險的敞口。

不過組合多樣化肯定不等於風險零負擔,比如多樣化殺不掉系統風險,或者說得直白一些,殺不掉「你買貴了的風險」,因為你買的指數完全可能估值高聳 ——指數里的大量成分股估值貴了。組合精選化可以降低買貴了的風險——但是無法去除非系統性風險,每一個投資者都必須在這之間有個取捨。

我想回顧一下耶魯基金掌門斯文生,他認為資產組合的變化(variability)90%以上取決於「資產配置」,而「證券選擇」卻不是太重要;如果調整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和回填偏差(backfill bias)並減掉費用,大多數主動型基金並不能提供正數的阿爾法。所以我相信對於一般人而言主要精力應該費心在資產配置上。

但總有一些人致力於成為非一般的人,畢竟現實證明瞭長期碾壓指數是可能的,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就是一個最好的活證。如果你覺得自己不一般,那麼關於證券選擇 T神有這麼一些意見:

熟悉(familiarity)不等於知識(knowledge),雖然兩者常相伴。熟悉是通向更深層次的知識的玄關——舉個例子,彼得.林區就經常在她老婆身上搞靈感,比如他曾饒有興致地談論起黑絲襪的生意,他老婆當時對一種叫L'eggs的黑絲襪產品贊不絕口。最後林區投資了生產銷售L'eggs的Hanes 公司並賺了10倍,又撈到了所謂的ten bagger。但是她老婆對黑絲的「熟悉」與林區對Hanes的「知識」之間 還差了一個扎扎實實基本面研究的距離——林區曾買了幾十雙Hanes競爭對手的絲襪產品,然後逼著他的手下交出黑絲誘惑的試穿報告,無論男女。

僅僅靠「熟悉」去投資肯定遠遠不夠。比如來做個實驗——標普500指數中權重最大的公司(目前是蘋果公司)肯定是老少咸熟,但如果從1972年到2016年里你的策略就選標普最大的公司投資,你的年化收益僅有4%而已;如果你僅選標普最大的十家公司投資,回報率也差不多。市值最大的公司不一定是業務最大的公司,但十有八九是最具知名度的公司——市值為啥大,因為人氣高大家都熟嘛。

那這深沈的知識到底是啥?T神認為你至少能回答這麼幾個問題:客戶或者消費者為什麼會購買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什麼情況會使客戶停止購買或者變節於競爭對手?這家公司與其競爭對手相比到底牛逼在哪裡?公司如何盈利?有什麼會讓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增或減?是什麼推動了這家公司的業績增長?關於這家公司5年內的前景我有多大把握?我能否在該行業里發現一個絕佳的機會?云云。

除了以上這些問題,T神心裡其實一直裝著一個最鍾愛的問題,而這問題一問就是數十載。文化是會傳染的,以至於當一些公司派代表來覲見富達基金,在14樓的會議室裡富達大多數經理都會亦步亦趨地學著問出這個問題:什麼會讓你所在行業的公司一敗塗地?(What causes companies in your industry to fail?)

所以就來到T神投資的核心之一:對行業的嫻熟把握。與巴菲特一樣,T神也是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的信徒——不熟悉的行業不碰,不看好的行業不碰,尤其避免步履維艱的行業。通過對「什麼會讓你所在行業的公司失敗」這個問題的深究可以引出許多投資的關鍵信息,比如行業是否競爭激烈產品是否商品化同質化,行業是否面臨一些外行人難以覺察的潛在風險,行業是否已經過時等等。有些人認為能力圈會嚴重限制自己的潛在投資目標的選擇範圍——但問題是你的能力圈是可以受教育被拓展的嘛,又不是天生的;你看T神治下的基金就持有了800多個公司的股票。

所以下次你作為天使或者風投召見創業者時,或者作為大股東召見管理層時,你也可以扔出這個逼格頗高的問題:是什麼會讓你所在行業的公司失敗?(為了讓逼格更上一個檔次,第一遍最好用英文提問。)如果公司高層對這個問題表現出一副臥槽這是什麼鬼的懵懂表情,那麼這種公司不投也罷。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