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達人
基金投資3大趨勢!既然基金經理人無法更好,投資人當然直接投資ETF
撰文者: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更新日期:2019-11-19
瀏覽數:10,511
我們提到投資,通常都會關注經濟面的變化,較少會關注這個產業本身的一些變化,但是產業的變化,對於市場同樣會有不可忽視的影響,這也是為何有時候經濟的基本面情況,好像跟過去某個時刻很接近,但市場的表現卻截然不同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資產管理這個行業近年來有哪些重要的改變:
1.機構法人取代散戶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1952年,美國的馬可維茲教授發表了一篇名為<投資組合選擇(Portfolio Selection)>的論文,他在論文中展示了投資組合如何降低投資風險,從下圖可以看到,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量增加的時候(橫軸),投資組合的風險(縱軸)能夠下降,這個觀念雖然很好。
但是,當時民眾主要還是直接購買股票,根據歷史資料,當時有參與股市投資的美國民眾平均持有的股票數量是2檔股票,有一半的投資人僅持有1檔股票,持有超過10檔股票的民眾僅有0.35%之多。
投資組合如何降低投資風險
資料來源:Vanguard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共同基金漸漸盛行,投資組合的觀念受到更多人的歡迎,1980年的時候,民眾透過共同基金持有股市的比率只有6.2%,到了2018年底這個數據已經提升到了43.1%,機構法人已經取代散戶投資人,漸漸成為股市主要的參與者,現今美國股市每天的交易量有98%是由機構法人(共同基金、避險基金和量化交易者等)所創造出來的。
美國股市交易量有98%是由機構法人所創造
這個現象其實也解釋了,為何現在基金經理人要打敗大盤是愈來愈困難,過去因為市場上的參與者中有很多是資源較少、訊息較差的散戶投資人。因此,基金經理人靠著訊息資源的優勢,很容易就可以創造較高的投資績效,這就好像當職業高爾夫球選手與業餘選手一起比賽時,自然職業選手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當散戶漸漸退場,市場上主要都是職業選手時,這些職業選手要擊敗對手,難度就會愈來愈高了。
2.投資費用漸漸趨近於零且改變了投資人的行為
近年來,大家愈來愈常在媒體上聽到「被動式投資」這個名詞(通常指的是ETF產品),因為相對於「主動式投資」(指的是共同基金)來說,現在投資人更青睞於投資在ETF這種被動式投資的產品上,從下圖可以看出,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投資人的資金大量從主動式共同基金中流出,轉而流入到被動式投資的產品上。
資金轉入被動式投資商品
為什麼投資人會有這樣的改變呢?投資人開始追求更低成本的投資方式,從下圖可以看到,把所有的基金產品(包含主動式與被動式),按照內含管理費用的高低分成4個等分,事實上真正能夠吸引投資人資金,是只有費用落在最低等級(平均每年0.21%)的這群基金產品。
當然,因為費用率要這麼低,目前也都只有被動式的ETF或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能夠做到,所以就造成被動式大受歡迎的印象,但其實如果費用率偏高,即使是被動式ETF產品,同樣是不會被投資人接受的喔!
投資資金與基金費用的關係
上述最低費用率的被動式產品中以美國領航集團(Vanguard)是最具代表的公司,該公司在1975年推出了史上第1檔的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是被動式投資最早的推廣機構。同時該公司過去數十年來不斷降低管理費用,為投資人節省大筆不必要的投資費用,巴菲特還特別在給股東的信中特別表揚領航集團創辦人約翰.柏格(John Bogle)先生為投資人節省的大量費用,同時也是幫投資人創造大筆的財富,甚至認為美國應該幫約翰.柏格先生立個紀念碑表揚他的偉大貢獻。
即使Vanguard產品現在的管理費用已經非常非常低了,平均不到0.1%/年,但這個比例依然還有繼續往下的趨勢,在Vanguard公司的帶動之下,各家基金公司已經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紛紛推出費用率更低的產品,例如富達基金(Fidelity)就推出0費用率的ETF產品。
是的,你沒有看錯,完全不需要任何管理費用,很多專家都預期,未來基金產品的趨勢就是趨近於零,甚至可能就是零。不僅僅是基金的管理費用,受到美國免手續費新創公司Robinhood App的衝擊,最近美國多家券商(如Charles Schwab,E-Trade,TD Ameritrad,Fideltiy等),也被迫開始跟進推出買賣股票、ETF的手續費用為零的服務。
未來,不論是買賣基金或是基金本身的管理費用都會往零趨近,這個趨勢將會是投信公司與券商不可忽視的重大衝擊,當然對於投資人來說,費用降低將會是一大福音。
3.紀律性投資取代人為判斷
被動式投資產品開始流行,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主動式基金的經理人的績效無法打敗大盤,幫投資人創造更好的報酬,既然如此,投資人乾脆就直接投資大盤(也就是被動式投資)。
過去,基金公司要行銷主動式基金時,總是需要特別強調,該基金的經理人過去的績效多好多好,能夠幫投資人創造出更多的投資報酬,因此,民眾願意多付一些費用讓基金經理人幫自己代為投資,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原本是一個非常正常且合理的事情,但民眾經過多年卻驚訝的發現,這些理論上應該能夠創造更好績效的經理人,卻無法做到他們的承諾,多數經理人的績效並無法打敗大盤。
ETF或指數型基金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只是用低成本且紀律性地跟著大盤投資而已,但既然基金經理人的人為操盤技巧並無法更好,那投資人當然就直接投資大盤就好。
除了直接依照指數投資的指數型基金之外,現在興盛的機器人理財也給投資人帶來了許多行為上的改變,機器人理財透過紀律化投資而不依賴人為對市場的判斷進行交易,定期紀律化的調整資產配置受到民眾的喜愛,也可能造成市場體質的改變。華爾街日報的著名專欄作家Jason Zweig就曾經說:
「散戶投資人不僅沒有追高股市,反而離開股市,這其實應該歸功於市場日益增加的自動化投資方式,現在這已經成了股市運作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了。現在,美國很多的人都將投資的資金或退休金規畫交給採用自動化投資的公司(例如機器人理財公司)處理,這些公司除了會幫投資人做好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這些系統會自動幫投資人做到重新調整投資組合(rebalance)。」
「運作的方式很簡單,假設你原先設定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比率是50%,當股市上漲一段時間之後,股市占你的投資資金比率上升到了60%,偏離了你原先設定的比率,這個時候系統就會自動幫你賣出一部分的股票,讓你股票的投資比率重新回到50%,這就是股市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且大多數的交易都是自動執行的。」
這波股市多頭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比多數人想像的還要更長,因為市場上很多交易都是透過機器人理財這種自動化投資的策略,當股市上漲時,這種策略會自動執行賣出股票並買進債券,調整資產配置的比重,這樣的調節能夠讓市場更健康地發展下去,也能夠讓多頭延續更長的時間。
未來10年,相信透過機器人理財這種紀律化的投資策略,將會漸漸取代基金經理人或全權委託操盤等的人為判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好的投資行為,可使每年投資報酬率增加1.5%,我期盼透過文字的分享,幫助大眾改善自己的投資行為,達到人生重要的財務目標。」
陳志彥,阿爾發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臉書專頁「副總裁的理財日誌」版主。 從事銀行、證券投資及保險等相關行業,已有近二十年經驗,具豐富學術基礎及實戰經驗,經常受邀針對兩岸金融發展趨勢發表評論。
經歷:花旗銀行集團副總裁、台新銀行財富管理副總經理、法商巴黎銀行副總裁。
著作:《化繁為簡的逆思投資》、《錢的分配術》、《我被中國金融業嚇到了》等書。
公司官網: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臉書專頁:《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今周刊專欄: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商周財富網專欄: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股感專欄:陳志彥 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CMoney專欄: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延伸閱讀
▶ 靠「機器人選股」真的比較好?金融業老總:4檔基金裡面只有1檔戰勝大盤
▶ 該賣掉賺錢還是虧錢的投資?快來看看基金達人怎麼說...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