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術

金融商品百百種,該如何挑選?人氣Podcast節目製作人教你:用「烹調美食」的概念投資

撰文者:簡瑋德 更新時間:2022-02-16 瀏覽數:20,114

關鍵字:

期貨 融資 簡瑋德 投資癮 podcast

過去我曾認為,只要把一家公司的財報研究透徹及擁有基本的金融理論知識,就有很高的機率能獲利,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在買入一家公司前,我們的確可以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場,但在買入之後的市場情緒、持有週期、部位調配、風險承受度才是真正會影響損益的事。


價格與價值
在交易市場上,股票的價格是由多數人的共識決定的,也就是說,價格是客觀的。但在買進一檔股票前,投資人會以主觀意識來判斷股票的「價值」,在同一個價格上,有人認為是高點,有人認為是低點,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所謂的價值也沒有標準答案。

在現代社會,金融商品的樣式愈來愈多,也讓價格與價值的型態愈來愈複雜,讓原本單純的投資愈來愈不單純,且金融商品的複雜程度與用途,將會影響每個人的交易方式。接下來我用餐廳的比喻跟各位分享各項金融商品的概念。

先選好主菜:股票
當我們進到餐廳時,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挑選主菜,有人喜歡吃牛排、有人喜歡吃炒飯、也有人喜歡吃義大利麵,甚至有人什麼也不打算吃,這就像在交易市場之中一樣,我們每個人對於同一檔股票的看法會因為喜好而有所不同。

過去我曾經在某一檔股票賠過大錢,之後就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它不管多好我都不太有意願買進,雖然這種想法在交易行為上是錯誤的,投資人應該要買進一檔有機會的股票,不要跟金錢過不去,但後來認為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為股票市場太多機會了,不可能買進所有的股票,但至少我們可以決定要吃什麼樣的主菜。我們的資金有限,就像胃能容納的食物也有限一樣,我們不該吃得太飽,而是要吃得剛剛好。

在股票市場上我們時常會不知道如何做出退場的動作,其實退場的時機點取決於個人,如果這筆投資的規畫是短期的,就不該思考幾年以後的事情,也不該過度去關心未來上漲的幅度或糾結那些錯失的獲利,以事後論檢討過去所做的決定反而是不妥的,此時的投資人會陷入「早知道就…」的非客觀思維。試想一下,如果股價下跌,我們反而不會去檢討這筆交易,過度糾結那些沒獲利的交易是浪費時間的行為,所以在交易市場有時我們要用「剛剛好就好」的心態去面對。

加一點調味料:融資、期貨
當我們選好自己的主菜後,會因為每個人喜歡的口味不同,考慮加一點調味料,而這個調味料就是所謂的槓桿,槓桿的適當使用叫點綴,但加太多會讓你像是宿醉。

融資與期貨是較多人使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這樣的槓桿商品會有一定的風險,在遇到極端值的時候,還可能會有超額損失的問題,不過懂得利用一點點槓桿商品,會將投資效果提升,但前提是要有周全的考量。

許多人認為融資很危險,但其實多數人使用的房貸、車貸也是屬於融資的一種,雖說房貸利率只有融資利率的1/5左右,但是該考量的風險也不能忽略,融資買股票隨時可以賣出,而房貸一綁或許就是20年。

期貨的槓桿更高,台股加權指數期貨的槓桿是20倍,也就是你每投入1元,就會有20元的槓桿效果,而且每個月還需要做轉倉的動作,這個動作也會增加交易成本,但就像我說的,槓桿雖然增加了風險,不過我們可以把它當作調味料一樣酌量使用,它會讓你的交易別有一番風味。

至於風險,換個角度來說,就像是一把刀一樣,廚師將它變成廚刀,利用過去多年的經驗,烹調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給饕客,但如果一樣的刀被搶匪拿去使用,就會變成凶器。

時間就是金錢:權證、選擇權
我們選擇一家高級餐廳,除了食物本身,餐廳的裝潢、氣氛、服務及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明明一樣的炒飯,在路邊攤只賣60元,但在高級餐廳的價格可能是翻倍再翻倍,我們之所以願意付出這樣的價格,就是因為我們希望獲得其他的體驗與服務,而在交易市場中,我把它想成商品的時間價值。

權證跟選擇權都有所謂的時間價值,權證賭的是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該價格的剩餘價值,而這其中的價值包含了時間價值,也就是說只要你持有的時間愈久,價格只要沒有往履約價靠近,就有可能持續損失,反向做空的Put契約也是相同概念。

但在選擇權市場裡面,時間對於買方與賣方有不同的意義與優劣,選擇權主要分成4個方向,作為買方的Buy Call、Buy Put,當市場價格離約定價格愈遠時,實際價值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遞減,投資人會開始虧損,相反的,作為賣方的Sell Call、Sell Put,當市場價格離約定價格愈遠時,實際價值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遞增,投資人開始獲利,但相較之下,買方的最大虧損為投入的金額,最大的獲利會依照市場的狀況無上限,賣方則不同,最大的虧損會依照市場的狀況無上限,最大的獲利將是賣出的權利金額,但兩者之中賣方的勝率會較高,相對風險也較大。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金融商品,也讓交易市場中有各式各樣的策略與操作模式,過去自己對於每項商品都有一段非常投入的時期,甚至有段時間試著同時將各式商品融合應用,在這個過程中發現,每一項金融商品都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因為使用這些商品要考量的不僅僅只有價格與部位,還需要考量時間。

總結以上,如果單純操作股票,考量的是公司的價格與自己的部位,但若要使用到衍生性金融商品,就要多考量到時間與空間。

延伸閱讀
如何把長期投資和短線投機間的混亂地帶清除?人氣Podcast節目製作人:用2個帳戶區分「存錢」與「夢想」
股票是自選便當、基金是品牌便當、ETF是指定便當⋯柴鼠兄弟:3種投資工具差在「選菜」方式

投資上癮:人氣Podcast節目「投資癮」製作人,教你突破交易心魔,設計自己的投資遊戲
作者:簡瑋德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06

作者簡介_簡瑋德
▌全職投資人
▌Podcast節目「投資癮」創辦人
▌遠見菁英論壇、Cheers雜誌、Pressplay專欄作者

從小在傳統市場生活,成年後投身金融業,期間努力鑽研股市與各式交易手法,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邏輯,並在成為公司的大客戶後,勇敢離職,走向全職投資人之路。

全職交易時期,不僅以上千個盯盤日子釐清了許多理論與實際的差異,也透過各種金融商品嘗試不同的交易方式,並成功突破每一次的交易心魔,且在交易世界能屏蔽他人的雜訊,專注於自己的交易,同時也能在極端與非極端的行情中,始終維持投資與生活的平衡。

2020年,創立Podcast節目「投資癮」分享投資心得,期待自身經驗能為迷茫的投資人指引一些方向,進而設計出自己的投資遊戲。

投資癮各平台連結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