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理財

古典經濟學派、凱因斯學派...兩者有何不同?從新加坡與香港身上見核心差異

撰文者:國際之男 更新日期:2024-07-01 瀏覽數:1,076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最近看了YouTube上的一則影片,很清晰地分析出新加坡賴以建國的經濟制度根本,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增加一些科普知識,而我想在該影片既有的基礎上,透過2大經濟學派 「 古典經濟學」與「凱因斯學派」,來試圖解釋香港與新加坡當前的經濟情況。

首先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古典經濟學派」、「凱因斯學派」各自主要又是秉持怎樣的精神。


古典經濟學派

你也許沒聽過「古典經濟學派」,但你很可能聽過另1個名詞,叫做「看不見的手」!「看不見的手」意思就是市場機制會因為供給需求的狀況,而自動調節出一個最終成交的價格。這個價格不是政府規定、更不是誰講好的,而是市場參與者透過交易自動形成的最終結果。

舉例來說:過去市場裡1條魚可以換到1公斤的米,但當漁獲大豐收的時候,或是稻米因為氣候欠佳的時候,市場上產生過多的魚或過少的米,那麼很可能會變成1條魚只能換到半公斤的米,又或是3條魚才能換到1公斤的米。

這個「因為供需變化自動調節」的市場機制,就是所謂「看不見的手」,而這隻手,正是「古典經濟學派」的核心精神之所在古典經濟學派不僅是認同市場調節機制,還強調「這不是唯一、但很可能是最好」的機制;古典學派就像現代強調生機自然的農家,認為過度的人為干預,反而會破壞市場調節價格的基礎!

凱因斯學派

而凱因斯學派,就是對於古典學派理論的反動。以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為首的經濟學家,認為市場機制固然美好,但是若陷入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時,還是必須要透過人為干預去解決市場失靈的情況。

特別是凱因斯本人,歷經過美國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時期,認為過高的失業率會導致社會陷入嚴重動盪,身為政治及經濟專家,當然不能袖手旁觀,必須透過財政或貨幣政策刺激經濟,讓市場重回正軌!

凱因斯本人的名言「在長期,我們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指的就是市場機制也許最終會發揮效果,但誰等得到那一天?但問題就來了「誰來判斷」現在市場處於失靈的時刻呢?就現代全球政治經濟局勢來說,多半是央行;可是各國央行因為干預失當,所導致經濟惡化的情況亦所在多有。

舉例來說,1997年~1998年的東亞金融風暴,就是當時泰國、印尼等國央行因為想阻止匯率貶值,因此提高國內利率,結果反而導致本國資金緊縮及借貸成本上升,加劇了經濟情況惡化。

香港還是新加坡? 

所以古典學派或凱因斯學派究竟誰優誰劣,幾乎是過去漫長歲月裡仍舊爭辯不休的議題而這2個學派的精神及辯論,正巧實現在香港及新加坡身上。

作為亞洲金融中心,香港的立足基礎正建立在近乎絕對的「自由開放」之上;而正因為資本可以完全自由流通,並且有一定法治基礎作為金融交易的後盾,使得不僅國際資本把香港作為主要腹地,企業籌資也以香港作為主要基地。相比之下,新加坡則是透過政府的積極作為進行招商引資,並且透過外匯市場干預控制國內物價,使新加坡長期維持高就業率及高經濟成長。

更明白的說,香港呈現的樣貌是「我做莊,而且我絕對公平開放!」來吸引資本進駐;資本進駐了,自然會帶動其他就業及經濟成長,但新加坡則更偏像「我這很棒,我們一起來湊一咖」的國家發展策略,不到750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竟然也可以有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廠,不難看出新加坡政府的發展策略,並不只是要成為一個金融或資本中心而已。

也因為政府的高度監管,其實新加坡股市並不活絡以其最知名的品牌之一「新加坡航空」為例:其股價才6塊多,日均交易金額長期在1千多萬新幣左右,折合新台幣才3億元不到,別說香港了,連台積電(2330)都追不上!

但就截至此刻來說,新加坡的發展前景似乎比香港要明朗很多,其實最根本的原因,不在於古典經濟學派或凱因斯學派的差異,而是在國家根本發展策略定調後,其根本不能輕易改弦易轍甚至崩解,做為古典經濟的擁護者,香港明顯已經失去其獨立性及法治超然性,即便資本開放如舊,但其本質精神已經蕩然無存!

喟嘆「昨日香港」的同時,不得不佩服新加坡政府的發展國策明確,且能夠貫徹執行,想必凱因斯的魂魄此刻正在得意地笑吧?雖然我比較喜歡香港的食物,但未來10年很可能2地差距要愈拉愈開了!

本文獲「國際之男」授權轉載,原文:香港與新加坡,古典經濟學與凱因斯學派百年後的隔海糾纏

延伸閱讀
常常不理性消費?樂透大獎得主總是破產?行為經濟學帶你看懂真相,導正不當的「金錢行為」!
用經濟學的觀念斷捨離》放下沉沒成本,專注在可改變的未來吧!
冰品經濟學》就是比美味多一味!被老闆耍也要吃的土耳其冰淇淋「趣味」商機

左手散文、右手分析財務報表;左腦檢視併購框架,右腦描繪下個世代的美麗願景。
北京、美國、香港,加起來住了快2,000個日子,去了超過50個城市,領悟到唯一不變的是人性中的光明與脆弱。

臉書粉專:「國際之男 - Man lives in offshore」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