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疫情擴大,防疫保單成熱賣近日商品,只要接獲隔離通知書,就能獲得10萬元理賠,造成民眾瘋搶。除了保險業務員電話接到手軟、影印機熱到燒毀、工作人員熬夜加班外,民眾更是排隊搶購,特別... ( 閱讀全文 )
台灣四面環海,不管是自由潛水、水肺潛水,都非常受到民眾歡迎。但水上運動風險高,下水前除了接受潛水訓練、考取證照、檢查裝備外,加強「保險」也是一種因應突發狀況的事前準備。潛水活動該投... ( 閱讀全文 )
繼上(11)月底台灣東部海域一起芮氏規模5.1地震後,日前再發生今(109)年以來最大的地震,震央同樣在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7有感地震,全台都超有感…,台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 ( 閱讀全文 )
開開心心駕著租來的汽車出遊,卻在旅途出車禍,該怎麼善後?一般來說有2種情況:情況1:租車公司沒有投保車體險,租車人得自行負擔修車費用。情況2:租車公司有投保車體險,保險公司會理賠先... ( 閱讀全文 )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國旅補助與學生暑假等多重因素影響,台灣的國旅市場2020年大幅回溫,台灣本島與離島各熱門景點住宿一位難求。在國旅大爆發的同時,不少旅遊意外狀況也頻傳,例如離島旅行... ( 閱讀全文 )
所有車禍事故中,不一定會有「第三人」(包括對方駕駛、對方乘客以及路人),不一定會有「乘客」,但一定會有的元素就是「駕駛人」和「車輛」。在發生車禍時,一般人大多擔心自己賠不賠得了別人... ( 閱讀全文 )
全球主要城市陸續開放,民眾生活回歸常軌,但擔憂疫情恐再捲土重來,以及美國聯準會(Fed)表示零利率將持續到2022年、復甦之路仍漫長等影響下,全球股市再度動盪起伏,不僅歐美股市再次... ( 閱讀全文 )
新冠肺炎疫情又將再起?統計到2020年7月21日的最新數據指出,全球確診人數已達1,460萬人,單日確診人數突破65,000人,連兩日創下新高。雖然我們人在安全性的台灣,但放眼國外... ( 閱讀全文 )
今年(2020年)7月1日開始,受到保單責任準備金調降、調高死亡保障門檻等新制上路的影響,不少保單的保費將因此調漲,假設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1碼(0.25%),終身壽險保費漲幅約10... ( 閱讀全文 )
近年來,保險公司不斷提倡失能險的重要性,尤其是家庭經濟支柱更為重要!一旦發生失能狀況,不僅收入受影響,家中成員面對重大變故,生活跟著改變,除了健康的人要一肩扛起責任,更要維持一個家... ( 閱讀全文 )
那天我到高雄某保險公司講課,講課前某同仁分享成交失能扶助險個案。同仁提到客戶2年前有罹患疾病,但客戶一直想要買失能扶助險,就幫客戶送件...。第1件事情:問體況及工作能力我開始講課... ( 閱讀全文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估,長期照護潛在需求為7~9年,而依衛福部統計,國內25~54歲青壯年重度失能後平均可再活超過20年,65~74歲老人失能後平均可再活10年以上,若以每月需要5萬... ( 閱讀全文 )
台灣人愛買保單,尤其醫療險。許多人認為實支實付型是醫療險的唯一首選,而終身醫療險已不符合現今需求。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終身醫療險其實是針對醫療行為中的隱形費用進行補貼,但要怎麼選,... ( 閱讀全文 )
挑選醫療險,最重要的就是當你遇到疾病或意外傷害時,可以獲得多少保障?只有終身醫療險,保障真的夠嗎?為什麼想要買終身醫療險?「只要繳費20年,終身有保障」這句話聽起來很棒對不對!談到... ( 閱讀全文 )
「醫療收據上的明細,『實支實付』不是都該理賠嗎?」日前一名媽媽在生產時,身體出了點狀況,後來在必要的安全考量下,進行剖腹產。事後這位媽媽發現關於收據上的開銷,實支實付醫療險並沒有全... (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