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退休去
借鏡日本 推動照護機器人
撰文者:王儷玲
更新時間:2018-11-01
瀏覽數:22,200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警訊,到2035年,全球將會缺少1,290萬的醫療工作者,年長的醫療工作者陸續退休後,會出現醫療「人力懸崖」,尤其是醫療照護人力將面臨嚴重缺乏。
在亞洲國家中,日本人口長壽與醫療資源進步,也因此成為最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的亞洲國家。但是伴隨而來的是老人安養、醫療照護需求等問題,加上少子化帶來的勞動人口負成長,造成日本醫療資源、人力短缺情形雪上加霜,日本政府雖然已經逐步開放外籍看護,但截至目前,老年照護人力仍十分不足。
面對照護人力短缺的問題,從2009年起,日本開始將機器人納入國家計畫中,期望在2025年,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能夠一舉超越工業型機器人,達到量產規模,讓更多人可以在家裡得到機器人提供的照護服務。
對於照護機器人,日本政府是採取雙管齊下的發展策略,一方面鼓勵業者創新研發,提供獎勵補助;另一方面則推廣至日本全國的照護相關機構,讓機器人來協助照護工作,進而節省時間與勞力。
在明確的政策引導下,目前全球照護及行動輔具機器人市場,大多數由日本企業主導。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的資料指出,日本經產省自2015年起已提供47億日圓的補助,日本厚生勞動省更斥資52億日圓,在2017年3月底前已向5,000個機構推廣照護機器人相關服務。
目前雖然照護機器人多數價格偏高(售價約在20萬至40萬日圓左右),許多人必須透過政府補助才能購買或者負擔租用費,但是機器人對於減輕照護者壓力有很大的成效,尤其是面對2025年,日本估計將短缺38萬至50萬名照護人力,服務型機器人確實有非常高的市場潛力。
回到台灣,未來10年內將會有72萬人需長期照顧,面對人口高齡化、少子化的雙重夾擊下,政府需要有完整的政策規畫因應高齡社會,但是目前政府退休基金仍有嚴重的財務缺口,而長照預算也僅能夠提供社區照護,相關制度仍然不夠完善。
當長照人力資源開發無法追上人口老化速度時,建議政府應早日未雨綢繆,借鏡日本來推動照護機器人,並納入國家發展計畫中,輔以鼓勵之政策,積極培植專業研發機構。再來,希望政府能更進一步開放長照產業的轉型,引導民間優質企業投入,以建構更多元、有效率及高品質的長照服務產業。
學歷:美國天普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博士
經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長照老人才需要?近6成失能者是青壯年!一篇看懂失能扶助險、長照險怎麼賠
▶汲取日本經驗 拒當下流老人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