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投資觀念大調查 矯正4差異變身基金達人

撰文者:張國蓮 更新時間:2007-10-01 瀏覽數:6,742

定期定額已是投資人買基金的主要方式。

「8月底的基金績效,僅有8支基金最近1個月為正報酬,這意味著7月份才進場的投資人想要不賠錢,很難!」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李存修負責每月國內基金績效評比,他表示,7月底發生的全球股災,不但讓許多剛進場的基金投資人吞下投資虧損的結果,也把許多投資人的信心嚇走了。

但基金達人在7月份的獲利又是如何?廣為人知的基金教母、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的帳上依然獲利,她最近在許多演講場合中,鼓勵投資人不要出場,甚至可以再逢低加碼!

不只是蕭碧燕這樣做,本刊此次採訪的兩位基金達人:賀琮事業公司總經理何智明、保誠人壽行銷經理龔立煒的答案,也都是逢低再加碼,這些基金達人能夠長久以來在基金市場投資獲利,顯然是他們投資基金的觀念與做法與一般人不同。

4大關鍵 決定長時間獲利

基金達人是基金市場獲利的長青樹,但一般基金投資人的想法又如何?

根據本刊新近完成的大調查發現,台灣經過這十餘年來基金教育的推廣,一般人的基金投資觀念與行為上,已建立起4個好的觀念,但是仍另有4個觀念顯著與基金達人想得不一樣,而這正是投資人是否能長時間獲利的重要關鍵。

這份調查的主題是「你和基金達人想的一樣嗎?」本刊特別針對台灣北、中、南都會區1,070位20~69歲民眾,進行電話訪問,結果如下:

第1個好觀念已有近8成投資人,採取定時定額多於單筆

問題1:請問你申購基金的方式?

已有近8成投資人採取定時定額,多於單筆

統計結果顯示,有76.9%基金投資人採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基金;其中,20~39歲的基金投資人,更有67%是以定時定額投資為主。

尤其是沒有財富,但有工作能力的年輕投資人,會以零存整付觀念來規畫基金投資,而教育程度愈高者,有基金投資經驗的比率愈高。這項數據也再度印證理財有知識門檻,投資基金仍需要判斷理財資訊的能力。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